在“返乡创业”热潮下,越来越多夫妻厌倦了打工的漂泊与低薪,渴望在家门口找到稳定又赚钱的事业。其实,不用投入太大、不用复杂技术,选对几个“小而美”的加工厂,既能守着家,又能比打工收入高好几倍。今天就推荐3个适合夫妻经营的小厂,门槛低、风险小,还省心。
一、小型食品加工厂:接地气需求稳,夫妻上手快
民以食为天,食品加工永远不缺市场。夫妻可以从“地方特色食品”或“日常便捷食品”入手,比如手工馒头、包子、面条,或者腌制菜、辣椒酱、红薯粉等。这类产品投入小、技术简单,只要味道正宗,周边超市、菜市场、早餐店都能成销路。
优势:原料本地就能采购,比如面粉、蔬菜、调料,成本可控;设备只需和面机、蒸箱、包装机等,二手设备1-2万就能配齐;夫妻分工明确,一人负责生产加工,一人负责采购和销售,配合默契。比如河南一对夫妻,在家开手工馒头作坊,每天凌晨3点和面、蒸馒头,早上6点送到周边早餐店,一斤馒头赚1元,日销500斤,月入轻松过万,比打工强多了。
关键:先办个小作坊登记证,保证卫生达标;初期别贪多,专注1-2款主打产品,做出口碑再扩展。
二、家居用品加工厂:订单稳定,技术门槛低
随着电商和直播带货兴起,小件家居用品需求暴增,比如衣架、收纳盒、竹木砧板、棉拖鞋等。这类产品加工简单,夫妻可以接“代加工”订单,或者自己生产后通过拼多多、抖音小店销售。
优势:原材料便宜,像塑料颗粒、竹木板、布料等,批发市场就能买到;设备如注塑机、切割机、缝纫机等,小型的几千到一万多,操作简单学几天就会。江苏一对夫妻做棉拖鞋代加工,从本地批发市场进布料和鞋底,在家用缝纫机缝制,一双成本5元,代工费8元,两人每天做200双,日赚600元,还不用跑业务,厂家直接上门收货。
关键:先联系本地电商卖家或批发市场找稳定订单,避免压货;如果自己卖,主打“性价比”,比如10元3双的收纳袜、20元的竹木砧板,走量赚钱更稳。
三、农产品初加工厂:政策扶持,原料“家门口”
农村地区最不缺农产品,但很多农户因“加工难”卖不上价。夫妻可以开农产品初加工厂,比如清洗、分拣、包装水果,或者烘干玉米、花生、蘑菇,制作干菜、杂粮礼盒等。这类项目不仅能赚加工费,还能享受国家乡村振兴政策补贴。
优势:原料直接从农户手里收,成本低、新鲜;设备如清洗机、烘干机、真空包装机等,政府有补贴,实际投入少;产品销路广,可以卖给食品厂、超市,或者通过“助农直播”销售。山东一对夫妻做红薯加工,收农户的红薯做成红薯干、红薯粉,一斤红薯1元,加工成红薯干能卖8元,扣除成本每斤赚3元,旺季时月销3000斤,纯利近万,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
关键:提前和村委会、合作社合作,稳定原料来源;关注当地政策,申请“小微企业补贴”或“农产品加工补贴”,能省不少成本。
夫妻创业小贴士:省心赚钱,记住3点
1. 从小做起,别贪大:先试产小批量,测试市场反应,比如食品加工先在朋友圈卖,家居用品先接小订单,稳了再扩大。
2. 分工明确,少吵架:一人管生产(技术、质量),一人管外联(采购、销售、账目),各司其职,避免因分工扯皮。
3. 利用“家门口”资源:食品加工用本地食材,农产品加工收本地原料,家居用品找本地代工订单,省运输成本,人脉资源也能用上。
夫妻创业,图的就是“守家、稳定、有奔头”。这3个小厂不用高学历、不用大投入,只要肯吃苦、肯用心,比打工强得多。与其在外漂泊,不如回家抱团干,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把日子过得红火!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在家可以挣钱的小型加工厂(守家赚钱的法子夫妻俩开这3个小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