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古风飘逸出尘的句子(冷烟和月)

唯美古风飘逸出尘的句子(冷烟和月)

香倩丽 2025-09-19 看点 3 次浏览 0个评论
“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 清冷出尘 意境绝美的八字短句~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 ——李清照《殢人娇·后亭梅花开有感》

露藻清啼,烟梦淡碧 ——吴文英《齐天乐·会江湖诸友泛湖》

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纳兰性德《眼儿媚·咏梅》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典雅》

山涤余霭,宇暧微霄。 ——陶渊明《时运》

红衣入桨,青灯摇浪 ——姜夔《水龙吟·夜深客子移舟处》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纤秾》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 清冷出尘 意境绝美的八字短句~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玉色的白梅花清瘦飘逸,浅红色的梅中上品檀香梅相形之下显得色泽浓艳,它们散发着袭人的香气;白雪正在消融,雪压梅枝的美景已不见。“露藻清啼,烟梦淡碧”:岸边草色在露水中显得清脆欲滴,发出清亮声响,远处的山林似烟似梦,一片淡碧之色。“冷烟和月,疏影横窗”:寒冷的夜色里,轻烟与明月相融,梅花稀疏的影子映照在窗户上。“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花片轻轻飘落,默默无言,幽人恬淡的气质,宛如秋菊。“山涤余霭,宇暧微霄”:山间残余的云气被洗涤干净,天空中弥漫着淡淡的云霭。“红衣入桨,青灯摇浪”:身着红衣的佳人乘舟而来,船桨划入水中;青灯在水波中摇晃,灯光映照于波浪之上。“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满树的碧桃花绽放,在风和日丽的水边随风摇曳。“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大雾遮蔽了楼台,月色朦胧,看不清渡口。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一、《殢人娇・后亭梅花开有感》(李清照):“玉瘦香浓,檀深雪散”—— 孤清中的惜春与自照情感核心:对梅花的怜爱、对春光易逝的怅惘,暗含对自身清雅品格的隐喻李清照笔下的 “玉瘦梅”(白梅)清瘦却香浓,“檀深梅”(红梅)浓艳却衬得残雪消融 —— 梅是 “孤高” 的象征,“瘦” 不是衰败,而是历经寒冬后的清雅;“雪散” 则暗喻 “春光已至,梅的花期将尽”。她写梅的 “玉瘦香浓”,实则是借梅自比:如梅般在尘世中保持清雅风骨,却也因 “雪散”(时光流逝)生出 “惜春” 的怅惘 —— 既惜梅花将谢,也惜自己所处的时光里,少有人懂这份孤清的美好。二、《齐天乐・会江湖诸友泛湖》(吴文英):“露藻清啼,烟梦淡碧”—— 相聚时的恬淡与江湖情的澄澈情感核心:与友人泛湖的闲适、对江湖知己情的珍视“露藻清啼” 是近景的生动:带露的水草间,或许有虫鸣轻啼,清润又鲜活;“烟梦淡碧” 是远景的朦胧:湖面雾气如梦境般,染得远山近水一片淡碧,温柔又松弛。吴文英写这处景致,是因 “会江湖诸友” 的背景 —— 没有喧嚣的应酬,只有与知己泛舟湖上,看露藻清啼、烟梦淡碧,情感藏在 “清” 与 “淡” 里:既享受此刻的宁静,也珍惜这份 “无需多言、只共赏景” 的江湖情谊,澄澈又温暖。三、《眼儿媚・咏梅》(纳兰性德):“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孤寂中的懂梅与自怜情感核心:对梅花的共情、对孤独的接纳,藏着无人懂的心事“冷烟和月” 是寒夜的清寂:烟是冷的,月是寒的,连空气都透着凉;“疏影横窗” 是梅的孤绝:梅枝影子稀疏地映在窗上,没有繁盛的热闹,只有独处的安静。纳兰性德写梅,实则是写自己 —— 他如这 “冷烟月下的梅”,身处繁华却内心孤独,梅的 “疏影” 是他的 “孤影”,梅的 “冷” 是他的 “寂”。这份情感不是激烈的悲戚,而是 “懂梅即懂己” 的沉静:知道孤独是常态,却仍愿如梅般,在冷寂中保持清绝。四、《诗品二十四则・典雅》(司空图):“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超脱中的淡泊与精神的自守情感核心:对 “不刻意” 的追求、对淡泊心境的推崇,是文人的精神标尺“落花无言” 是自然的从容:花瓣落下时不声不响,不张扬凋零的悲,也不炫耀曾经的艳,只是顺应规律;“人淡如菊” 是人格的清雅:人如秋菊般,不与百花争春,在清冷中绽放,气质恬淡却有风骨。司空图不是在写 “景” 或 “人”,而是在表达一种 “理想心境”—— 不被外界的喧嚣裹挟,不被情绪的起伏左右,像落花般从容,像秋菊般淡泊,这份情感是对 “精神自守” 的坚定,平和却有力量。五、《时运》(陶渊明):“山涤余霭,宇暧微霄”—— 归隐后的澄澈与对自然的敬畏情感核心:摆脱官场束缚的轻松、对自然本真的热爱,藏着归隐的释然“山涤余霭” 是山的清爽:山间残留的云气被风吹散,山露出原本的青翠,干净又通透;“宇暧微霄” 是天的温柔:天空被淡淡的云霭笼罩,不刺眼,不空旷,透着暖意。陶渊明写这处景致,是归隐后的 “心境外化”—— 从前在官场,如 “山被霭遮” 般压抑;如今归隐田园,如 “山涤余霭” 般通透。他看山看天的情感,是 “终于回到自然、终于做回自己” 的释然,没有野心,只有对 “山青天蓝” 的纯粹热爱。六、《水龙吟・夜深客子移舟处》(姜夔):“红衣入桨,青灯摇浪”—— 漂泊中的怅惘与对温暖的念想情感核心:客居他乡的孤独、对 “片刻温暖” 的珍视,藏着归期难觅的愁“红衣入桨” 是偶然的暖色:或许是岸边身着红衣的人,或许是水中红荷,在深夜里格外显眼,像一点温暖的光;“青灯摇浪” 是漂泊的冷寂:船中的青灯随着波浪摇晃,灯光忽明忽暗,如客子的心境般不安。姜夔是 “客子”,深夜移舟时见此景,情感是 “暖与冷的交织”:“红衣” 是片刻的慰藉,让孤独的旅途多了丝生气;“青灯摇浪” 是现实的清醒,提醒自己仍在漂泊。这份情感里,有对 “温暖” 的渴望,也有对 “漂泊” 的无奈。七、《诗品二十四则・纤秾》(司空图):“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对生机的喜悦与对 “适度美好” 的欣赏情感核心:对春日盛景的喜爱、对 “不浓不淡” 之美的推崇,是对生活的热爱“碧桃满树” 是花的繁盛:满树碧桃花开得热闹,却不艳俗,透着清新;“风日水滨” 是环境的舒适:风和日丽,临水而居,连风都带着温柔。司空图写这处 “纤秾” 之景,情感是 “对美好事物的纯粹欣赏”—— 不追求 “极致的艳”,也不偏爱 “极致的淡”,而是喜欢 “碧桃满树却不杂乱,风日水滨却不冷清” 的适度美好。这份情感里,藏着对生活的热爱:能从 “花、风、日、水” 的寻常景致中,品出 “刚刚好” 的幸福。八、《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贬谪中的迷茫与对归处的渴望情感核心:对前途的迷茫、对 “找不到归处” 的痛苦,是贬谪文人的心声“雾失楼台” 是视觉的迷失:大雾把楼台遮住,看不见熟悉的建筑,像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月迷津渡” 是心灵的迷失:月色朦胧,连渡口都看不清,不知道该往哪里走才能回家。秦观被贬郴州,身处异乡,这句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是他心境的直接写照 ——“雾” 和 “月迷” 是外界的景致,更是他内心的 “迷茫”:既迷茫政治前途,也迷茫归乡之路。这份情感不是浅淡的愁,而是 “连归处都找不到” 的深沉痛苦,清冷又绝望。总结:词句情感的共通 ——“以景载情,情藏景中”

这些词句的情感,没有直白的 “我喜”“我愁”,却让 “梅、烟、月、花、山、水” 都成了情感的 “容器”:清瘦的梅藏孤高,朦胧的雾藏迷茫,淡泊的菊藏超脱,繁盛的桃藏喜悦。文人借景致的 “冷与暖、疏与密、明与暗”,把自己的心事悄悄藏进去,让读者在品景时,也能读懂那份藏在文字背后的细腻心绪 —— 这正是古典诗词 “含蓄之美” 的极致。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唯美古风飘逸出尘的句子(冷烟和月)》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