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纷扰,诗书静心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治所在今甘肃天水)所作,距安史之乱爆发已有四年,当时只有幼弟和杜甫在一起,另外三个弟弟分散各地,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此诗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秋天的边塞苍凉萧瑟,夜晚来临,戍楼上的报更鼓声响起,由于宵禁,城内城外都看不到有人行走,只听到天边传来孤雁的鸣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为霜,凉气逼人,高悬夜空的那轮明月,好像没有故乡的月亮那么明亮。
明明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这是融入了诗人感怀故乡的主观感情。
闻戍鼓,听雁声,感寒露,见明月,这四句诗通过所见所闻渲染出沉寂悲凉的气氛,感物伤怀,引出思念之情。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在这清冷的月夜,诗人想起因战乱而分散各地的弟弟们,如今家已不在,也不知道他们是否还活着?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信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预料。
对于“寄书不达”,诗人宽慰自己说是因为“未休兵”,其实他更担心的是弟弟们因生死未明而无法收寄书信。
诗人的心情是沉痛悲切的。
这首诗无一句提到“忆”,却句句不离“忆”,思深情苦,情景交融。全诗文字简练,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诗圣的律诗水平由此可见一斑。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月夜忆舍弟诗意思是什么(古诗词赏析月夜忆舍弟·杜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