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悠悠的童谣声中,端午节的氛围愈发浓烈,而赛龙舟,无疑是这个传统节日里最激动人心的民俗活动。它那激昂的鼓点、飞动的船桨,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诉说着古老而动人的故事。

赛龙舟的由来,与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息息相关。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心怀壮志,一心想要辅佐楚王,实现楚国的富强,抵御秦国的侵略。他对内主张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然而,屈原的一片赤诚之心,却遭到了朝中奸佞小人的嫉妒与诋毁。楚怀王听信谗言,疏远了屈原,将他流放至沅、湘流域。

在流放的日子里,屈原内心痛苦万分,但他始终心系祖国和人民。他眼见楚国的政治日益腐败,国力逐渐衰弱,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却又无能为力。公元前 278 年,秦国大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都。听闻这个噩耗,屈原悲愤交加,觉得自己的理想彻底破灭,国家已无回天之力。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忱和对祖国命运的绝望,投身于汨罗江。
当地的百姓们得知屈原投江的消息后,心急如焚。他们纷纷驾着小船,争先恐后地向汨罗江奔去,想要打捞起屈原的遗体。众人在江上奋力划船,呼喊着,寻找着,然而最终却未能找到。为了不让江中的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人们纷纷将准备好的粽子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吃饱后就不会再伤害屈原。此后,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举行这样的活动,以纪念屈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划船寻找屈原的活动逐渐演变成了如今盛大的赛龙舟比赛。
除了纪念屈原这一说法,赛龙舟的起源还有其他不同的传说。在吴越之地,赛龙舟最初是为了祭祀龙图腾。古代吴越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他们敬畏龙,崇拜龙。每年的五月初五,他们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将船装扮成龙的样子,在江上竞渡,祈求龙的保佑,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顺遂。

还有一种说法与越王勾践有关。当年,勾践为了复国,卧薪尝胆,暗中训练水军。五月初五这一天,他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水军操练,划船竞渡的场面十分壮观。后来,这一活动流传开来,逐渐演变成了民间的赛龙舟习俗。
如今,赛龙舟早已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民间娱乐活动,它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人们对祖先的缅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赛龙舟所蕴含的团结协作、奋勇拼搏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勇往直前,砥砺前行。

每到端午节,江面上彩旗飘扬,鼓声震天,一艘艘龙舟如离弦之箭般飞驰。舟上的健儿们齐心协力,挥动船桨,喊着整齐的号子。岸边的观众们则欢呼雀跃,呐喊助威。这一刻,整个世界都沉浸在端午赛龙舟的热烈氛围中,古老的传统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介绍(你可能不知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