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怎么读邵雍具体怎么读(宋代易学传承人邵雍)

邵雍怎么读邵雍具体怎么读(宋代易学传承人邵雍)

东睿思 2025-10-01 生活 1 次浏览 0个评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名师指路

邵雍怎么读邵雍具体怎么读(宋代易学传承人邵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公元1011年,邵雍出生在河南林县一个普通人家,他比宋仁宗小一岁!

宋仁宗时期1023年,其父邵古带邵雍登顶新乡市辉县苏门山,对邵雍说,“你听说过苏门先 生的为人吗?是我的偶像。”

宋天圣四年(1026),邵雍16岁,其父亲于是卜居此地,隐住于苏门山下,架屋竹间以享山水之乐。这时,邵雍的母亲及亲戚家属还住在洛阳,邵雍经常两地来回跑,跟多的时候是在苏门山学习问道!

据《宋史.邵雍传》记载:邵雍"始为学,即坚苦自励,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 后来,为了增长见识,他还游学四方,越黄河、过汾河,涉淮水、渡汉水,到过齐、鲁、宋、郑等各地,回来后,说道"道在是矣。”于是就不再云游。

当时的邵雍隐居苏门山,生活堪称潦倒——无科举功名加持,无传世著作傍身,甚至要亲自烧火做饭、自食其力,家中常常空无一物。但他“于书无所不读”,读书时“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这份极致的刻苦,让“爱好读书”成为他最鲜明的标签。

这份名声传到了共城县令李之才耳中。李之才绝非普通地方官,他是传承自陈抟的易学大师,深谙《河图》《洛书》与八卦之学,本身就极具识才眼光。听说苏门山有这样一位苦读的“读书种子”,他如园丁发现佳木,主动叩开了邵雍的茅庐。

初次相见时,邵雍正一边生火煮饭,一边手持书卷研读,面对李之才“物理性命之学如何”的问询,虽笑而未答,却已显露求知诚意。几次交谈后,邵雍深感其学问精深,当即叩首拜师,而李之才也将珍藏的易学秘典倾囊相授。正是这场因“读书名声”开启的相遇,让邵雍得以窥见易学真谛,最终创立“先天学”,成为与周敦颐、程颢等并称的“北宋五子”,成就了理学史上的一段传奇。

邵雍拜师李之才后,便一头扎进“物理性命之学”的深海。他以“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劲头苦读钻研,对《易经》的探索更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不仅全盘吃透李之才传授的易学精髓,更在其基础上打破桎梏、另辟新境,真正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此后,邵雍将毕生所学与思考熔于一炉,先后著成《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等经典。这些著作凝结着他独创的“先天学”体系,以全新的视角解读宇宙规律与人生哲理,一经问世便震惊了当时的学术界与士大夫阶层。

最终,邵雍凭借这套独树一帜的学问,从苏门山的苦读之士,跃升为享誉当世、名垂后世的儒学大师。他的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北宋理学的发展脉络,更成为后世哲学研究的重要坐标,真正实现了从“安贫读书”到“开宗立派”的传奇跨越。

洛阳“安乐窝”里的真君子:邵雍的处世与声望

1049年定居洛阳,是邵雍人生的重要转折。他携双亲居于漯河之南,自辟田宅、开荒耕种,初到时“外无强亲、内无应童”,家徒四壁,需靠打柴做饭奉养双亲。但他安贫乐道,“不以贫困为忧,不露戚戚之穷”,每日读书、讲学、交友,即便生活屡陷困顿,也始终怡然自乐。

邵雍的处世智慧,在熙宁变法时尤为凸显。面对门生故旧来信求他领头反对新法,他虽不认同新法严苛,却反对“挂冠而去”的激进方式。他在信中恳切规劝:“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主张以务实态度为百姓谋利,而非以辞职明志。这份通达与担当,让他赢得了更深厚的敬重。

而他的才学与品德,更让洛阳名流折节相交。富弼、文彦博等名相,司马光、程颢、程颐等名臣,皆以结交邵雍为荣。他们不仅与他“杖屦往还、过从甚密”,还合资为他修建了有三十余间房、小桥流水的庄园。邵雍将其命名为“安乐窝”,这“安乐”无关富贵,只在心境。士大夫们甚至在家中设“行窝”,以效仿邵雍的处世境界。

当时的洛阳,“勿为不善,恐邵先生知”成为家庭教育的信条——贤良者慕其德,不贤善者服其化。各地士大夫过洛阳,“不访官府必访邵雍”。程颐归乡拜访后,由衷赞叹“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精准道破邵雍的境界:他以一介贫士之身,凭才学为纽带、以品德为瑰宝,缔结了君子之交,更以自身为标杆,让忠厚之风传遍洛阳,成为北宋士大夫精神世界里的一座丰碑。

安乐终始:邵雍的身后荣光与千年安寝

熙宁十年,洛阳安乐窝的炊烟终究停了。讲学著作一生、门生朋友遍天下的邵雍,在此因病离世,享年六十七岁。他的晚年虽疾病缠身,却从未孤单——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这些旷世大儒,整日侍汤弄药、早晚陪伴,待他如亲师;远方闻讯的门生、邻里故交也时时登门存问,情谊浓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份簇拥着他的温暖,让病中的邵雍屡屡动容。

邵雍走后,司马光等人既悲且敬,主动出钱出力操办后事,将他的一生妥帖收尾。而朝廷也未曾忘记这位“不恋官禄却有大才”的学者:追赠他为秘书省著作郎,赐谥号“康节”;后世更封他为新安伯,将其灵位配享孔庙,尊称为“邵子”。这份跨越朝堂与学界的认可,是对他一生坚守道统、开创先天学的最高褒奖。

历经千年风雨,邵雍之墓至今仍矗立在洛阳城南伊川县平等乡西村的紫荆山中。墓碑上“宋贤山康节邵夫子墓”九个大字醒目庄重,墓地西依紫荆山、东临伊水,山清水秀、静谧安宁,恰如他一生淡泊平和的性格。若邵雍地下有知,定会欢喜这份契合——他生前以“安乐”为窝,死后以山水为伴,终究与自己钟爱的宁静境界,永远相守在了一起。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邵雍怎么读邵雍具体怎么读(宋代易学传承人邵雍)》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