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吟浅悠
每年九月,是无数学子带着好奇与憧憬迈进校园的季节。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这更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全新起点。同样,对于各位家长和班主任老师来说,这场“启程”的仪式感,也是一份独特的考验与期待。而家长会,就是这段旅途的第一个重要站点。
我们常说:“遇见,是缘分。”一群陌生的孩子汇聚在同一个班级里,背后是很多不一样的成长背景、教育理念,还有生活方式。而站在家长会讲台上的班主任,不只是在讲述教学管理,更是在用心架起家校之间的桥梁。让每一份关怀抵达每一位家长,让每一个微笑温暖每个家庭,这才是一场有温度的家长会应有的样子。
一、放下焦虑,接纳成长的不确定性
很多家长在一年级新生家长会上,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焦虑:我家孩子能不能适应小学生活?他的作业能不能跟上?交朋友会不会有压力?……其实,人生的每一次跨越,都离不开慢慢适应和自然成长。家长的焦虑,孩子会感受到;家长的信任,孩子也能体会到。
班主任可以这样开场:大家都在担心孩子能不能坐住四十分钟、能不能阅读完一页故事,但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有韧性。他们会哭,会闹,也会在一次次挑战中,被鼓励变得逐渐勇敢。与其过度担忧,不如在家多一点拥抱、多几句肯定。成长,本就是允许不完美的一段路。
二、理解孩子,情绪稳定比成绩更重要
一年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考试分数、有无字作业固然重要,但长期来看,一个有安全感、愿意表达自己小情绪的孩子,才能走得更远。
有经验的老师会强调:别只盯着分数,多关注孩子有没有朋友、回家是不是开心。一个渴望被赞美、被接纳的孩子,会更乐于尝试,用心学习。家校沟通的时候,不必苛求完美,偶尔的差错比毫无生气更宝贵。孩子出了问题,我们抱以平和的态度,而不是一味责骂。从容自信的孩子,都是在爱和尊重中长大的。
三、规则意识,从第一天就要悄悄扎根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学阶段的纪律教育,不是喊几句口号,而是细水长流地引导。比如按时来校、物品归放、有问题及时举手,这些都是做人的基础。
会议上可以建议家长:家里为孩子留出整理书包的专属时间,睡前一起检查物品清单。班级里,老师也会带头示范,鼓励孩子自治自治。每一次遵守规则的小成功,都会积累成他们骨子里的自律,这或许比任何一张奖状都更珍贵。
四、家校同心,沟通要共情而非对峙
不少家长担心:班主任会不会太严?遇到问题能否体谅我们家的实际情况?实际上,现代教育更注重合作。没有谁是单打独斗,每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是学校与家庭合力培育出来的结果。
好的家长会是互动式的,老师要认真听听每位家长的声音,让“问题”变成“讨论”;家长也要学会开放心态,遇事多一些善意的沟通和换位思考。老师再好,也只影响孩子六小时,家庭影响却是终身。唯有互相信任,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五、守望相助,每个家庭都是别人的榜样
开学初期,孩子容易因为小矛盾或者误会而闹情绪,有些家长还会因此和老师争论或觉得委屈。其实,孩子之间的小摩擦,是成长路上的必修课。关键在于大人怎么引导和陪伴。
可以鼓励家长:班级是一个大家庭,你为人宽厚、乐于分享,孩子也会如此温暖他人。你的一个习惯,终会成为孩子的影子。班级需要的是榜样,多一个正能量家庭,班级氛围就多一分快乐和团结。
六、用耐心和爱,把开学焦虑化作前进动力
家长会结束后,总会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但请相信:所有的困惑、焦虑,只要有爱都有答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相信老师、相信孩子、相信自己,这便是最好的开始。
岁月漫长,不用着急让孩子闪耀,因为每一份耐心耕耘都终会开花结果。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在这九月的新起点,和班主任成为同路人,共同守护孩子们最纯真的童年时光。
——孩子有了温暖,世界自然辽阔;家校携手同行,就是给孩子最踏实的起点。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一年级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九月份刚开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