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一个夏夜,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玻璃屋顶下,OPPO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发布会。发布会前,外界对新机的参数猜测得七七八八,但最重要的外观却始终无人知晓。
当晚,悬念揭晓。全球第一款没有开孔、没有刘海、没有长下巴,摄像头能像潜望镜一样升降的手机——OPPO Find X横空出世。它的亮相,震惊了媒体,也刷新了行业对手机美学的想象。
这款手机,被OPPO负责人称为“走入工艺无人区”的作品。它的背后,是OPPO团队“较真”精神的延续。从乌沙村到世界舞台,OPPO的故事,就是一段逆流而上的探索史。
OPPO的“较真”,并不是从智能手机时代才开始的。它的基因里,写满了“不走寻常路”。
2000年代初,国内MP3市场山寨横行,300多个品牌,几乎都是换皮产品。OPPO却在MP3里装进了飞利浦的高规格解码芯片,还搭载了自研的降噪技术,甚至配上高端的森海塞尔耳机。贵是贵了,但产品音质震撼,迅速打开了市场。
到了手机时代,OPPO依然选择逆流而上。在功能机时代,市面上的手机造型千奇百怪:有的像烟盒,有的能验钞,有的外形做成奔驰车标。但这些手机内里却惊人相似,系统、铃声、壁纸几乎一模一样。OPPO团队看不下去,决定干点不一样的事。
他们提出“OPPO化”标准,对铃声、壁纸、材质、外观进行全方位定制。产品负责人刘作虎回忆,“开模了,发现不满意,就废掉重新开模,哪怕只是为了一点点改进。”这种吹毛求疵的态度,最终换来了OPPO第一款手机的成功。那款手机背后的摄像头、自拍镜、外置扬声器组成了一个笑脸图案,被用户亲切地称为“笑脸手机”。
2008年,笑脸手机上市,不仅销量突破百万,还获得了“零退货”的好口碑。那时的OPPO,已经用产品证明了一件事:坚持极致,才有出路。
OPPO的“较真”精神,在Find系列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2011年,OPPO推出第一款智能手机X903,虽然请来了莱昂纳多代言,但手机设计饱受争议。为了避开iPhone的直板设计,X903采用了滑盖设计,结果厚度达到16.6毫米,被调侃是“半斤重的砖”。销量低迷,内部批评声四起。
这次失败,反而激发了OPPO工程师的斗志。Find系列因此诞生。品牌总监刘列说:“Find就是不甘平庸,是探索极致的勇气。”
第二代Find手机的目标,是打造当时全球最薄的智能手机。第一任项目负责人做到9.3毫米,被撤;第二任也没做到,又被撤。直到李明阳接手,他带领团队反复试验,最终将厚度压缩到6.65毫米,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
2014年,OPPO推出了自研闪充技术,喊出那句“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的广告。那时市面上手机充电普遍还是5V1A慢充,而Find 7在30分钟内就能充到75%的电量。闪充技术诞生的背后,是工程师张加亮和团队无数个加班的夜晚。从宿舍实验室到生产车间,张加亮亲自打磨样品,最终把闪充技术变成了OPPO的标志。
OPPO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与供应链一起成长。从东莞长安镇的乌沙村出发,OPPO与周边67家供应商合作,从手机外壳到摄像头模组,都能在半小时车程内配齐。
在与供应商的合作中,OPPO从来不满足于现状。比如,为了让Find N折叠屏手机解决“折痕”难题,OPPO联合供应商安费诺飞凤,历时五年攻坚,才推出了业内首款几乎无折痕的折叠屏手机。
为了让屏幕边框更窄,OPPO与天马微电子合作,研发出1.25毫米超窄边框技术。这个技术背后,光研发费用就超过1亿元。
这种“较真”的精神,也让OPPO从本土走向了世界。目前,OPPO已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零售店,并带着国内40多家供应商在印尼建立了7家核心工厂。
从MP3到笑脸手机,从闪充到折叠屏,OPPO用30年的时间,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它的起点是东莞的乌沙村,而今天,它的产品已经进入了全球市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句刻在陈明永家门的对联,或许正是OPPO过去三十年的最好注脚。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oppo,是什么国家的品牌(从乌沙村到巴黎卢浮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