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的春节习俗是什么(春节期间)

关于儿童的春节习俗是什么(春节期间)

是文林 2025-09-20 看点 5 次浏览 0个评论
疫情后第一个春节:用“年俗互动课”帮孩子重建心理能量

上周去幼儿园接女儿,她指着教室窗户上的剪纸问:“妈妈,为什么老师说这是‘年的符号’?年不是怪兽吗?”我突然意识到,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年”可能只是长假、红包和动画片里的模糊概念——住高楼、点外卖、刷短视频的生活里,传统年俗的“仪式感”正在被稀释。更重要的是,经历了疫情的反复,很多孩子还带着“生病时不能出门玩”的小阴影,这个春节,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热闹”,而是一场能帮孩子重建心理能量、种下文化根脉的“年俗互动课”。

前几天和儿科医生朋友聊天,她提到一个数据:过去3年,因“情绪低落”“社交退缩”就诊的儿童增加了27%(2023年《中国儿童心理健康蓝皮书》)。春节作为全年最密集的社交场景,正是帮孩子打破“小封闭”的关键节点。但很多家长的做法是:自己忙得脚不沾地贴春联,孩子在旁边玩平板;自己做年夜饭,孩子在餐桌边转两圈就回屋。这种“旁观者”式过年,对孩子的心理建设几乎无效。

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理论),3-12岁是儿童“主动感”形成的关键期。当孩子能真实参与一项家庭活动(比如剪窗花、准备供品),并感受到“我的劳动让年更有味道”时,会产生强烈的“自我效能感”——这种“我能为家庭做贡献”的积极体验,比单纯收红包更能提升孩子的心理韧性。

春节期间,带孩子做5件事,让孩子了解习俗,感受浓浓的年味儿

那具体怎么做?别急着照搬老传统,我们需要把年俗变成“可操作的成长任务”,让孩子在动手、动脑、动嘴中,同时完成文化认知、情绪调节和能力培养。

很多家长给孩子讲“年兽”传说,往往是单向输出:“从前有个怪兽叫年……”孩子听个热闹就忘。其实可以这样设计:先问孩子“如果让你设计一个最怕的东西,你会选什么?”(激活想象力),再讲“年怕红色、火光和响声”的传说,最后带孩子用红色卡纸做“驱年符”贴在门上。

春节期间,带孩子做5件事,让孩子了解习俗,感受浓浓的年味儿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2024年《儿童早期认知发展指南》),3-8岁孩子的记忆更依赖“多感官参与”。把故事变成“任务”(比如“我们一起做个让年兽害怕的东西”),能让文化知识从“耳朵输入”变成“身体记忆”。

我表姐去年春节尝试了“家庭年俗分工表”:6岁的儿子负责“监督扫尘”(拿小抹布擦自己的玩具柜),8岁的女儿负责“采购清单”(用图画记录需要买的芝麻糖、汤圆),夫妻俩负责执行。结果孩子每天追着问:“今天是廿六,该割刀头买肉了吧?”

春节期间,带孩子做5件事,让孩子了解习俗,感受浓浓的年味儿

教育学中的“责任分散理论”指出,当孩子被赋予具体的“小任务”,会更关注整个活动的进展。可以按孩子的年龄分配任务:3-5岁做“仪式感观察者”(比如记录每天的年俗活动),6-10岁做“轻体力参与者”(比如帮着搓汤圆、贴倒福),10岁以上做“策划小助手”(比如设计年夜饭菜单)。

春节期间,带孩子做5件事,让孩子了解习俗,感受浓浓的年味儿

去年我和女儿做了串“压岁钱红绳”,原本打算做完就收起来,结果她把红绳挂在床头,每天睡前摸一摸,还和幼儿园同学炫耀:“这是我和妈妈一起编的,里面有平安的祝福。”

春节期间,带孩子做5件事,让孩子了解习俗,感受浓浓的年味儿

儿童发展专家指出(北师大2025年《儿童手工教育研究》),能被展示、反复触摸的手工作品,会成为孩子的“情感锚点”。建议选择能长期保存的材料(比如布贴画、陶土小摆件),做完后找个显眼位置展示(比如客厅展示柜、玄关墙面),甚至可以拍个“年俗手工小剧场”视频,年后拿出来和孩子一起看,强化“我们一起创造过美好”的记忆。

春节期间,带孩子做5件事,让孩子了解习俗,感受浓浓的年味儿

邻居家5岁的朵朵,春节前背了3首新年古诗,但初一去奶奶家,奶奶问“朵朵会背新年的诗吗?”她却躲在妈妈身后摇头。后来才知道,妈妈是让她“每天晨读10分钟”硬背的。

其实可以这样:腊月廿三祭灶时,和孩子一起读“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范成大《祭灶诗》),边读边摆上准备好的芝麻糖;大年初一吃饺子时,念“十月到,腊月八,腊八粥,咕咕搭;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北方民谣《过年歌》),边念边数着日历过。华东师范大学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发现,当语言输入与具体场景绑定,孩子的记忆留存率能提升40%以上。

年初七收假时,我让女儿用图画+文字写“我的春节日记”,她画了贴春联时爸爸踩凳子的样子、和表弟搓汤圆时粘了一手面的滑稽相,最后写:“原来过年不是只有红包,是很多人一起做很多事,才会这么开心。”

春节期间,带孩子做5件事,让孩子了解习俗,感受浓浓的年味儿

心理学中的“叙事疗法”证明,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经历(哪怕是画歪扭的线条),能帮助他们梳理情绪、强化积极体验。可以准备一本“春节纪念册”,贴上年俗活动照片、手工作品碎片、孩子的“金句”(比如“扫尘要把坏运气扫走”),年后和孩子一起翻,告诉TA:“你看,我们一起创造了这么多美好的故事。”

前几天刷到一个视频:妈妈问3岁宝宝“过年最开心的是什么”,宝宝说:“是和妈妈一起剪窗花,妈妈的手碰到我的手,暖暖的。”突然懂了,孩子要的不是多复杂的年俗,而是“爸爸妈妈和我一起”的专注时刻。

春节期间,带孩子做5件事,让孩子了解习俗,感受浓浓的年味儿

这个春节,放下“必须完美”的焦虑——扫尘时孩子把鸡毛掸子当金箍棒耍,没关系;搓汤圆时面粘了一脸,没关系;背古诗时记混了句子,也没关系。重要的是,我们和孩子一起,用手、用嘴、用心,把“年”变成一段会发光的记忆。

等孩子长大,或许会忘记某年的红包数额,却永远记得:“那年春节,我和妈妈一起做的红绳,现在还在我抽屉里;那年春节,爸爸教我念的古诗,我至今都会背。”这,就是年俗最珍贵的传承。

春节期间,带孩子做5件事,让孩子了解习俗,感受浓浓的年味儿

最后,邀请你在评论区分享:今年春节,你打算和孩子一起完成哪件“年俗小事”?我们一起把温暖传递下去~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关于儿童的春节习俗是什么(春节期间)》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