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Word,光标在空白页闪半天,脑子却一片空白 —— 估计每个刚开始写作的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没天赋,甚至想关掉文档放弃,但真不用急着否定自己,试试 “扩展故事练习法”,说不定能帮你打通写作思路。
这个方法核心特简单:不凭空瞎写,而是借着现成故事的开头发散思维。这样既能不用纠结 “写啥”,还能通过对比找到自己的不足。具体咋做?三步就能学会。
第一步,找个 “开头”:看一段文字就停手。
不用特意找长篇小说,手边的杂志、短篇故事书,甚至里的小故事都行。随便翻一页,就看故事的第一段 —— 比如有篇文章开头写 “周末早上,林晓在旧书摊捡着本夹着黄照片的笔记本”,看到这儿就赶紧合上书,千万别往后看。这一步关键是,让这段文字当你故事的 “引子”,别被原文的情节带偏。
第二步,写 “自己的故事”:顺着自己的想法,把故事搭起来。
盯着刚才那开头,琢磨三个问题,把答案写下来:要是我写,接下来让林晓在笔记本里发现啥秘密?是别人的日记,还是指向某个老地方的线索?我咋安排情节?比如让她按照片找线索,半路碰到个知道过去事儿的老人,还是让笔记本里的内容跟她自己的经历扯上关系?最后这故事能发展成啥样?是解开多年前的误会,还是让林晓想起自己忘了的事儿?
这一步不用追求写得多好,哪怕情节有点老套也没事,关键是把脑子里的想法变成文字 —— 很多时候,咱不是没思路,就是没敢把脑子里闪过的念头写出来。
第三步,做 “对比”:对着原文找差距,把不足变成经验。
写完自己的版本,再翻开原文接着读。这时候别忙着说自己写得好不好,而是带着四个问题分析:原文是咋推进情节的?比如同样写 “捡笔记本”,原文可能没直接说秘密,而是先写林晓翻笔记本时的紧张心情,用细节带动节奏;我写的跟原文最大的区别是啥?是不是我更看重 “发生了啥事儿”,而原文更看重 “人物啥感受”?原文哪儿让你觉得精彩?是某个反转设计得巧,还是某句对话特别打动人?最后,我能从原文学啥?比如原文用 “笔记本封面磨破的痕迹” 暗示它有些年头了,这种 “用细节暗示” 的办法,下次我是不是也能用上?
其实写作进步,说白了就是不断发现 “原来还能这么写”—— 对比原文,就是最快找到这种 “新办法” 的方式。
为啥这方法特适合写作新手?因为它解决了两个最让人头疼的问题:一是 “不知道写啥”,有现成开头,就不用花好几个小时纠结 “写什么主题”;二是 “不知道咋进步”,没人教也没关系,好的原文就是 “免费老师”,一对比,你就能清楚看到自己在设计情节、描写细节上的不足,下次写的时候就能特意改进。
而且这方法特灵活,不用特意腾出大块时间 —— 等公交的时候,看到手机里短篇的开头,就能在脑子里想情节;午休时翻两页杂志,就能在便签纸上写自己的故事框架。慢慢练下来,你会发现自己的思维越来越灵活:看见路边的流浪猫,会下意识想 “要是写个关于它的故事,开头咋写”;听同事聊件小事,也能马上想到 “这个细节能放进哪个情节里”。
写作从来不是靠天赋,而是靠练习积累。要是现在的你还对着空白文档发呆,不如明天就找篇短文试试 —— 先从 “扩展一个小故事” 开始,慢慢积累,你会发现,以前 “没思路”,慢慢就会变成 “有话说”;以前 “不敢写”,慢慢就会变成 “写不停”。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新建word空白文档(别让空白文档难住你3 步扩展故事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