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动火作业时气瓶和动火点之间的距离至少为多少米?
- 2、GB30871-2014吊装作业的定义及其操作规程
- 3、GB30871-2014中提到的动火作业分为几级?
- 4、GB30871-2014中提到的高处作业定义是什么?
动火作业时气瓶和动火点之间的距离至少为多少米?
1、动火作业时气瓶和动火点之间的距离至少为10米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规定了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直立放置,氧气瓶与之间距不应小于5m,二者与作业地点间距不应小于10m。
2、动火点与气瓶的安全距离是:乙炔瓶、氧气瓶与动火点之间的间距为10米。以下是关于动火作业安全距离的一些补充信息:乙炔瓶与氧气瓶之间的间距:为确保安全,乙炔瓶与氧气瓶之间的间距应保持在5米以上,以防止气体混合引发爆炸。
3、动火作业时,乙炔瓶与动火点的安全距离不小于10米。具体说明如下:距离要求的核心依据根据《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 30871-2014)及《焊接与切割安全》(GB 9448-1999)等国家标准,动火作业中乙炔瓶与动火点的安全距离需严格控制在10米以上。
4、动火作业时乙炔瓶与动火点的安全距离要求为10米以上。在动火作业中,除了乙炔瓶与动火点要保持10米以上的距离外,还有其他相关的安全规定需要严格遵守。例如,氧气瓶与乙炔瓶之间的距离应保持5米以上,这是为了防止在意外情况下,氧气瓶和乙炔瓶相互影响,引发更严重的事故。
5、米。GB 30871-2014规定了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直立放置,氧气瓶与之间距不应小于5m,二者与作业地点间距不应小于10m。
GB30871-2014吊装作业的定义及其操作规程
1、GB 30871-2014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于2014年发布,2015年正式实施。该规范旨在确保化学品生产单位在设备检修过程中的安全,规范了包括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盲板抽堵、高处作业、吊装、临时用电、动土、断路在内的特殊作业安全要求。
2、在高温或低温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高温是指作业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环境温度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及以上。低温是指作业地点的气温低于5℃。
3、GB 30871-2014标准规定了化学品生产单位在设备检修中动火作业的安全要求。以下是关于动火作业的具体规范:定义 动火作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工艺设备以外的禁火区内可能产生火焰、火花或炽热表面的非常规作业,如使用电焊、气焊(割)、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的作业。
4、国标30871是指:GB 30871-2014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生产单位设备检修中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盲板抽堵、高处作业、吊装、临时用 电、动土、断路的安全要求。
5、动火作业:在GB30871标准中,动火作业是指任何产生明火或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这类作业包括但不限于焊接、切割、钎焊、火焰加热等。进行动火作业时,需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GB30871-2014中提到的动火作业分为几级?
动火作业是指在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工艺设施以外的禁火区内从事可能产生火焰、火花或炽热表面的非常规作业,包括使用电焊、气焊(割)、喷灯、电钻、砂轮、喷砂机等进行的作业。为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进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法律分析:根据HG300132013和AQ3025-2008的规定,作业证的有效期通常是7天。至于动火作业,特级和一级动火作业的期限为8小时,而二级动火作业的期限为72小时。相应的文件依据包括HG30010和AQ3022。
动火作业在易燃易爆场所中,对火灾危险性分类为甲、乙类的区域进行。在化学品生产单位的生产检修过程中,动火作业是常见的操作。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严重的灼烫、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动火作业需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并严格按照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
风力4级露天动火作业不是一般违章,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规范,GB 30871-2014第11条,五级及以上风天气原则上,禁止露天动火作业。
法律分析:登高HG300132013和AQ3025-2008都是要求作业证有效期7天;动火也是分情况的,特级和一级动火,有限期8H,二级是72H;对应文件是HG30010和AQ3022!以前的行业标准中对登高作业的审批是有时间限制的,最新的GB 30871—2014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中却对登高作业的时限没有明确的规定。
GB30871-2014中提到的高处作业定义是什么?
1、异温高处作业是在特定温度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活动。 高温高处作业是指在存在热源的生产环境中,作业地点的温度超过当地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及以上的情况。 低温高处作业是指在作业地点的气温低于5℃的条件下进行的作业活动。
2、带电高处作业定义:在带电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在高处位置进行操作,包括攀登、架设、拆除、维护等作业活动,涉及高度超过基准面的带电作业,都属于带电高处作业。这种作业通常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因此需要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和操作标准。
3、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高处作业。
4、在高温或低温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高温是指作业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环境温度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及以上。低温是指作业地点的气温低于5℃。
5、带电作业是指在高压电工设备上不停电进行检修、测试的一种作业方法。电气设备在长期运行中需要经常测试、检查和维修。带电作业是避免检修停电,保证正常供电的有效措施。带电作业的内容可分为带电测试、带电检查和带电维修等几方面。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30871-2014标准gb》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