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美国洛杉矶时间是几点(张爱玲死前三月频繁就医搬家)

现在美国洛杉矶时间是几点(张爱玲死前三月频繁就医搬家)

恭文景 2025-09-30 看点 1 次浏览 0个评论

1995年9月8日,才女张爱玲被发现死于公寓房间内,此时,她已经去世很多天了。唯一见过张爱玲遗体的林式同,在看到她死后的所有时,第一感觉是:“她生前最怕给人添麻烦,死后也处处在设法不给人添麻烦。”

林式同是张爱玲生前指定的遗嘱执行人,过去十多年,他受朋友庄信正之托照顾这位独居异国的女作家。他是建筑师,并未读过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他对她的照顾,纯粹是出于朋友的请求。

或许也正因为他对张爱玲没有滤镜,这位曾红极一时、私生活始终备受关注的女作家,才对他格外放心。张爱玲的遗嘱已在她死前被拟好,执行人林式同也早已清楚,是三条:

“一,所有遗产赠予宋淇先生和邝文美夫人。二,立即执行火葬,骨灰撒在任何无人居住的地方。三,委托林式同先生(她在美国的友人兼房东)作为遗嘱执行人。”

林式同抵达张爱玲租住的洛杉矶一幢公寓的206室时,张爱玲直直地躺在随军床上,身上没有盖东西,屋里开了空调,她穿着旗袍,两手放在身体两侧,整个人看起来极其清瘦,因为被发现时离死亡时间太久,她的面容已经模糊。

张爱玲死前三月:频繁就医、搬家,指定银行账户受益人,并写遗嘱

张爱玲最后居住的洛杉矶罗切斯特公寓(尸体被发现地)

林式同非常清楚:张爱玲想死得体面,她完成了她的那部分,剩下的就是他需要完成的部分了。过去十多年,林式同一直努力保护张爱玲的隐私,尤其有台湾记者翻过她丢的垃圾后,他更加小心了。

林式同对文学界的事不懂,但这么多年,他已经非常清楚张爱玲的影响力。他确定:张爱玲的死,如果被媒体知晓,定然掀起风浪,她也不能体面、有尊严地离开。林式同不想让世人对着她的死议论纷纷,这不利于她九泉之下的安宁。

张爱玲死前三月:频繁就医、搬家,指定银行账户受益人,并写遗嘱

张爱玲为了打破“死亡”谣言特地拍到照片

所以,林式同第一时间宣布:除他之外的任何人,都不能瞻仰张爱玲的遗体。这么做,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张爱玲之死不会引发舆论风暴。

第二步是迅速火化,然后为她举行简单的海葬。之后,是按照她生前的交代,完成她的遗产分配。

林式同发现一切都比自己想象的简单,张爱玲在死前显然已经替他考虑过了,她不想让他为自己的死耗费太多心神。

林式同帮张爱玲搬过很多次家,过去,他一直很烦这件事。

张爱玲频繁搬家,理由是躲避一种南美的跳蚤。林式同很不能理解张爱玲频繁搬家的举动,在他看来,这实在太折腾了。有跳蚤,喷药不就完了吗?如此频繁搬家,把自己整得跟流浪一样,多不好。

更让林式同无法理解的是,为了搬家方便,她几乎没有正式的家具,东西都是极其简单的。餐具、床单各种,都是一次性的。搬家的时候,只需要带上行军床和几个大纸箱。

说实话,如果不是亲眼见到,林式同甚至都不相信世界上会有张爱玲这样的人存在。他不能理解,可毕竟受朋友之托,他无法拒绝。

张爱玲身上有一种浸入骨髓的寒意,是那种冷漠带来的寒冷感,林式同后来才知道,这种寒意是很多童年缺爱的人都会有的共性。

张爱玲死前三月:频繁就医、搬家,指定银行账户受益人,并写遗嘱

张爱玲

张爱玲总是摆出拒人千里之外的架势,林式同第一次去找她时,明明她人在里面,可他却连她的面都没见着。

第一次见面时,没聊几句,张爱玲又匆匆走了,把他晾在了原地。张爱玲频繁搬家,长期住汽车旅馆、简陋公寓,林式同实在觉得她可怜就给她开发了一栋新公寓,让她住进去。可没住多久,她就嫌这里跳蚤多,搬走了。

张爱玲死前三月:频繁就医、搬家,指定银行账户受益人,并写遗嘱

张爱玲居住的最后一个汽车旅馆

林式同后来隐约有些感觉:张爱玲口中的跳蚤可能并不存在,而只是一种心理作用。而这种心理作用,恰来自于她童年不好的经历。

林式同后来才知道:张爱玲有着近乎凄惨的童年和少年。很小的时候,她就是爹不疼、妈不爱,离婚时,父母都不要她和弟弟。父亲另娶后,继母对她也很不好,父亲也跟着继母一起虐待她,她最终以逃的方式“赖”上了母亲。

可母亲本也不想要她,所以总为在她身上花了钱而控诉她,母女的相处也很不愉快。唯一算是给了她一些温暖的是姑姑张茂渊。可她和姑姑的感情也很奇怪,姑姑看透了她说她自私自利。赴美国前,她与姑姑约定从此断绝一切往来。

张爱玲死前三月:频繁就医、搬家,指定银行账户受益人,并写遗嘱

张爱玲与姑姑张茂渊

张爱玲死前4年,姑姑也离世了。张爱玲唯一的朋友是一个叫炎樱的女子,两人的友情维持了一段时间,可后来也慢慢疏远了。

从炎樱后来的结局来看, 两人疏远实是必然。张爱玲在国内如鱼得水,可到了美国“水土不服”频受冷遇,作品也不受欢迎。而炎樱到了美国后先是嫁给了西班牙裔富商,过着优渥的中产生活,接着又在纽约开创了珠宝和服饰设计工作,事业也是风生水起。

张爱玲非常敏感,面对无法理解自己生活处境,还在信里炫耀自己财富和受欢迎程度的炎樱,她只能避开。炎樱不清楚状况,还来信说:“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使得你不再理我……”

张爱玲死前三月:频繁就医、搬家,指定银行账户受益人,并写遗嘱

张爱玲与炎樱

张爱玲虽有两任丈夫,但都没有留下子女。她的两任丈夫都比她年长很多,其中,胡兰成比她大14岁,赖雅比她大了29岁。与赖雅结婚前,她曾怀孕,但因为赖雅不想要孩子,且张爱玲也觉得自己无法为孩子提供保障,这个孩子被打掉了。因与胡兰成所怀的孩子也被打掉了,赖雅死后,张爱玲孑然一身。

张爱玲死前三月:频繁就医、搬家,指定银行账户受益人,并写遗嘱

张爱玲与赖雅

林式同非常同情晚年的张爱玲,但他能为她做的极其有限。张爱玲不是一个愿意领情的人,他给张爱玲的帮助,也经常性被她视为麻烦。久而久之,林式同便只等她“吩咐”,很少主动提出帮助了。

9月8日那天,在张爱玲遗体确认书上签字后,他在张爱玲房间查看了一番。他发现她把电视机放在地上,厨房的垃圾和碗筷刀叉也没有清洗,他猜测张爱玲死前是没有余力做这些了。卫生间比较乱,这里没有一条毛巾,只有被她随手扔掉的纸巾。

房间里唯一的家具“岩石桌子”上放着一部尚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小团圆》,林式同翻开去,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字迹是清晰、独立、不带一点牵挂的方块汉字。房间里,还有一些医院开具的处方单,多是治疗皮肤瘙痒问题的。她的真实死因实际却是心血管疾病,这一结果让林式同也很诧异。可叹在这之前,张爱玲所有的注意力都在皮肤瘙痒问题上,而未去关注这些。

很早以前,张爱玲就向他出示过这些处方单,很厚一叠,因为他根本不懂,所以也未能给出什么建议。

查看房间时,林式同有一种感觉,他感觉张爱玲特别不想在这个世界留下太多痕迹。林式同感觉到一阵心痛,她是真的不爱这个世界。她那么不爱这世界,真正的原因是觉得这个世界没有爱。

林式同和房东的女儿简单交流了一会儿后,便开始安顿张爱玲的善后事宜。房东的女儿阿妮塔是第一个发现张爱玲死亡的人,她当时吓坏了,直接夺门而逃去找人,并打电话通知了林式同。好在排出了他杀,确定张爱玲是自然死亡,否则阿妮塔后半生将一直在阴影中了。

林式同查看后发现,张爱玲在死之前特地将银行卡的信息进行了变更,变更为:将银行卡受益人,更改成了他林式同。这,大概是张爱玲在用这种方式,表达他对自己十多年的照顾的感谢。当然,也说明,她不想欠他。

张爱玲死前三月:频繁就医、搬家,指定银行账户受益人,并写遗嘱

老年张爱玲

林式同迅速和宋淇先生、邝文美夫人取得联系,他们得知张爱玲死讯后都非常心痛且惊诧。这些年里,邝文美夫妇虽与张爱玲始终保持着书信往来,但他们实际见面却已经是40年前的1955年了。

原本,1971年他们夫妇俩到访美国加州时,张爱玲正住在洛杉矶,他们那时是有机会见面的,可因为当时张爱玲深受其“跳蚤妄想”困扰,自觉状态不好,最终双方没能见面。

对于张爱玲而言,40年未见的邝文美夫妇已经是她最亲近的人了。去世前两月,她还给夫妇俩寄了最后一张明信片。而这,也是她生前最后一次与外界进行联系。此后,她再未与任何人有过任何联系。

至于林式同,他本人也有两年没有见过张爱玲了。

张爱玲离群索居的特性,注定她最后必然会走得孤凄。只是,林式同真没想到:这个世界上,有人的离开能如此凄凉。但,或许这些她本人并不在乎。

林式同经过反复考量后,觉得还是必须为张爱玲举办一个告别仪式。再怎样,她也是曾经红极一时的女作家,尤其,她的死引起了很大的舆论。

张爱玲死前三月:频繁就医、搬家,指定银行账户受益人,并写遗嘱

9月19日,即张爱玲被发现死亡后的第11天,林式同在美国洛杉矶惠提尔市的玫瑰岗墓园殡仪馆,为张爱玲举行了简单的葬礼。

葬礼仪式极其私密,只有包括林式同、张错(南加州大学华裔教授,诗人)、张信生(张爱玲生前极少数的朋友之一)和另外一两位张爱玲生前友人参加。

因邝文美夫妇身在香港,且年事已高,他们未能出席。

因张爱玲被发现死亡时面容已经不完整,所以葬礼没有瞻仰仪式。她的棺材已经被钉上。葬礼现场摆放着张爱玲的遗像和鲜花,大家默哀后,就算仪式结束了。

最后,张爱玲被进行了火化。骨灰被交到了林式同手中。

9月30日,即张爱玲被发现死亡22天后,即她76岁冥诞那天,在林式同、张错等几位好友的共同参与下,张爱玲的骨灰被洒进了太平洋。

张爱玲死前三月:频繁就医、搬家,指定银行账户受益人,并写遗嘱

林式同等挥洒张爱玲骨灰

尘归尘,土归土,张爱玲终于“永远随风归去”。张爱玲死后,有相关研究者如此评价其死亡:

“40年代的旧上海,随着张爱玲女士的去世,终于写下了句号。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是一座城市的消逝。”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现在美国洛杉矶时间是几点(张爱玲死前三月频繁就医搬家)》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