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说起春晚,这玩意儿从八十年代就开始陪着中国人过年,本来是家家户户除夕夜的必备节目,热闹劲儿十足。可这些年呢,越来越多人吐槽它没啥看头了,收视率虽然还高,但好多观众是边看边刷手机,纯粹当背景音。
赵本山当年在节目里说过,小品这舞台可能再不会有他了,结果这话一出,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就真像丢了魂一样,质量直线下滑。赵本山那话成真了,现在终于有人开始反思,整改的方向也慢慢浮出水面了。
先说赵本山这个人吧,他1957年生在辽宁铁岭一个穷山沟里,从小家境苦,父亲早亡,母亲改嫁,他就寄养在舅舅家。舅舅是盲人,拉二胡讨生活,赵本山从小跟着学艺,拉二胡、吹唢呐,十三岁就练三弦,村里办喜事他就上去唱二人转。
1974年进乡宣传队,当文艺骨干,拉二胡演话剧。1976年调铁岭县剧团,专攻二人转。1982年进铁岭市民间艺术团,1987年上辽宁春晚演《摔三弦》,一炮打响。
1990年上央视春晚演《相亲》,从那以后连续二十多年成常客,带出《卖拐》《不差钱》这些经典。2003年办本山传媒,拍《刘老根》《乡村爱情》系列,还带徒弟小沈阳啥的。
2011年脑溢血住院,恢复后2013年退出春晚,专注公司运营。到2025年,他偶尔参加地方活动,公司还出《乡村爱情》新季,但他本人淡出公众视野了。
春晚为啥越来越没劲,主要问题出在选角上。过去春晚靠赵丽蓉、巩汉林这些专业喜剧人撑场,他们演技扎实,节目接地气。现在呢,导演组爱挑流量明星,影视演员上台演小品,唱歌的去演戏,水平参差不齐。
2023年春晚,好几个小品里明星台词生硬,观众看完直呼尴尬。2024年也差不多,明星仗着名气上台,结果五音不全的还唱歌,粉丝狂欢,普通观众傻眼。专业的事让专业人干,本来天经地义,可导演组非得反着来,导致节目质量下滑。
流量决定一切,忽略真实水平,春晚就成了明星刷脸的平台,而不是喜剧盛宴。剧情方面也出大问题,同质化严重。早期春晚小品多样化,赵本山每回都创新,从《相亲》到《卖拐》,主题新鲜,笑点层层递进。
春晚没看头是多因积累,赵本山话成真,整改得从专业创新欢乐入手。2025年尝试年轻化,加脱口秀分会场南方元素,但语言类不佳。未来得继续努力,别让经典成回忆。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2023辽视春晚节目清单(春晚为何越来越没看头赵本山一语成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