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一爆,热搜就跟烧开水一样咕噜噜顶到天灵盖。
没人记得赵晴上周还靠“演技惊艳”抢过头条,三天过去,所有人只关心一个问题:她到底在别人的感情里算什么?
第一段酒店牵手视频流出那天晚上,豆瓣小组瞬间多出了五百条“我早说过”的贴。
镜头里她和许凯都戴着鸭舌帽,低头穿过旋转门,动作熟练得像是排练过无数次,手指扣得死死的,没人说话,却像在说“今晚谁也别管”。
更刺眼的是时间戳——凌晨两点零九分,许荔莎前脚还在微博直播分享情侣手链,两小时后手链男主就把掌心递给了别人。
赵晴粉丝团连夜剪视频辩驳“同个酒店不代表同房”,结果第二天中午又放出来一段:两人在地下停车场抱了十七秒。
十七秒足够把一条澄清微博从草稿箱删掉。
接着网友扒出更多暗线:去年横店某剧组群演说赵晴常在许凯房车门口蹲点喂流浪猫;有灯光师拍到两人穿同款卫衣在监视器后头玩狼人杀笑成一团;甚至招商PPT里曾出现一部双女主剧拟邀赵晴+许荔莎,如今再看像冷笑话。
前任毛飞廉趁机“补刀”,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年他欠下的200万执行款记录被挂出来,转账截图成了“为了热度不择手段”的最好注脚。
赵晴工作室这次罕见地没哭没闹,一句“多年旧账早已两清”直接堵死吃瓜群众的想象,干脆得像挥刀割掉坏死的尾巴。
于正却反常地安静了。
以前他遇到艺人绯闻能在评论区连发十条小作文,这回只把头像换成了一只背过身的小狐狸。
内部流出的会议备忘录比剧本还精彩:先下架“艳压通稿”,改推“演技打脸”路线;把已签约的酸奶广告挪成公益短片;连原本要上的民国路透都改拍职场冷脸定妆。
看似步步为营,实则连呼吸都在算计。
最破防的却是许荔莎。
微博先是秒删“谢谢你来过”,又更新一条“心理咨询第一天打卡”,配图是一块被揉皱的巧克力包装纸。
粉丝在她超话刷“姐姐别哭”,她却只回了一个“嗯”。
有人说她在等许凯一句解释,也有人说她早就想分手,只是缺一个台阶。
无论哪种,这条深夜动态把事件从狗仔抓拍拽回了普通人的心碎现场,比任何实锤杀伤力都大。
品牌方动作更快。
原本敲定的香水代言突然从预热海报里蒸发,影视公司连夜把项目书封面换脸。
有制片在朋友圈发了个省略号,底下同行秒懂:换人吧,省得夜长梦多。
业内默认的潜规则——风险艺人先把档期空出来,等风停了再谈新戏,没人愿意赌几千万票房。
但要说赵晴就此翻车也有点早。
她手上还有一部积压两年的文艺片,原型是争议女作家,如今倒意外地贴合“不伦恋人”话题。
宣传那边已在偷偷改文案:从“撕裂爱情枷锁”变成“直面人性灰度”。
黑料与作品互相成全,是娱乐圈最魔幻的化学反应。
至于许凯?
最新机场照里他把卫衣帽子拉得盖住大半张脸,右手无名指多了一圈创可贴——有人说是取下了原本的情侣戒,也有人猜是粉丝抓伤的。
保安一路护送,他一句话没说,但眼睛里的红血丝比任何公关话术都诚实。
三个人,三条时间线,剪不断理还乱。
看客骂完“小三”,再转头去买许荔莎直播间的同款眼影;站姐前一秒哭“姐姐被绿”,后一秒开始修图准备跑路。
没人关心真相,只想让自己在剧情里有个位置。
真要问事件会走向哪里,别忘了于正手里还握着一部古偶大女主,女主原型正是“被污蔑后翻身成王”的套路。
万一风向反转,今天的黑热搜全成了后天的预热。
娱乐圈最擅长的不是洗白,而是把烂牌洗成王炸。
所以别太真情实感,留点力气等下一集。
毕竟“对三”之后,还有“王炸”没出呢。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微博上草稿箱的位置在哪儿(曝知名女星疑似知三当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