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最后 10 天,你可得抓紧时间,别再贪玩了!”
“咱们全家都指望你了,考个好大学,以后才能有出息!”
“上次模拟考你才排班级 20 名,这次高考可不能再掉链子了!”
高考临近,家长比孩子还紧张,总想着 “多提醒几句”“多督促一下”,却没意识到:有些话看似是 “关心”,实则像 “压力炸弹”,只会让孩子更焦虑、更抵触,甚至影响考试发挥。今天就帮家长们梳理 3 句高考前绝对不能说的话,再教你换成更温暖、更有力量的表达,帮孩子轻松备考。
一、别再说 “你可得抓紧时间,别贪玩”—— 否定孩子的努力,只会让他更抵触
高考前,孩子本身就处于 “紧绷状态”:每天刷题到半夜,课间也在背知识点,生怕浪费一分钟。这时候家长说 “别贪玩”“抓紧时间”,潜台词其实是 “我觉得你没努力,还在浪费时间”,会让孩子觉得 “我的努力家长看不到,反而被质疑在玩”,心里又委屈又愤怒,甚至会故意 “摆烂” 对抗。
为什么这句话会影响孩子?
否定孩子的付出:孩子明明在认真备考,家长却用 “别贪玩” 否定他的努力,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觉得 “我再努力也没用,家长还是觉得我不够好”;
加剧焦虑感:“抓紧时间” 会让孩子觉得 “时间不够了,我肯定复习不完了”,越想越慌,反而无法专注学习;
引发抵触情绪:有些孩子会觉得 “家长根本不理解我,只会催我”,故意放慢学习节奏,甚至和家长吵架,浪费宝贵的备考时间。
换成这样说,孩子更愿意听:
肯定努力,给予心疼:“看你最近每天都学到这么晚,眼睛都熬红了,别太累了,记得每隔一小时起来活动 5 分钟,妈妈给你温了牛奶,喝完早点休息。”
先认可孩子的努力,再关心他的身体,让孩子感受到 “家长更在意我的健康,而不是只盯着学习”,反而会更有动力。
提供帮助,而非催促:“如果复习时遇到什么需要帮忙的,比如需要妈妈帮你打印资料、整理错题,随时跟我说,别自己硬扛。”
用 “提供支持” 代替 “催促”,让孩子知道 “家长是我的后盾,不是我的监工”,能减少他的心理负担。
二、别再说 “全家都指望你了,考不好就完了”—— 过度施压,会压垮孩子的心态
“咱们家就看你了”“考个好大学才能改变命运”“要是考不好,以后找工作都难”—— 这些话是高考前家长的 “高频台词”,本意是想让孩子 “重视高考”,却不知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我要是考不好,不仅对不起自己,还会让全家失望,我承担不起这个后果。”
为什么这句话会影响孩子?
放大 “高考的重量”:让孩子觉得 “高考是唯一的出路,考不好人生就完了”,一旦遇到复习瓶颈,就容易陷入 “我肯定考不好了,我太没用了” 的自我否定;
引发 “逃避心理”:有些孩子会因为 “怕让家长失望”,故意减少学习时间,甚至出现 “失眠、食欲不振” 等躯体反应,用 “生病” 来逃避面对高考;
破坏亲子关系:孩子会觉得 “家长爱的不是我,是‘能考好的我’”,心里会产生隔阂,不愿意再和家长沟通备考中的烦恼。
换成这样说,孩子更轻松:
减轻 “结果焦虑”,强调 “过程就好”:“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次考试,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只要你尽力了,妈妈都为你骄傲。这些年你为学习付出的努力,比分数更重要。”
让孩子知道 “家长不会因为考不好就否定我”,能卸下 “必须考好” 的心理包袱,以更平和的心态备考。
传递 “支持到底” 的态度:“不管你考到哪所大学,爸爸妈妈都会支持你。以后的路还长,高考不是终点,我们一起面对接下来的每一步。”
用 “长期陪伴” 代替 “短期施压”,让孩子感受到 “即使考不好,我也有退路”,反而能更从容地应对考试。
三、别再说 “上次模拟考才排 20 名,这次可别掉链子”—— 翻旧账 + 否定,会打击孩子的信心
“上次模拟考你数学才考 80 分,这次可得多注意”“你同桌上次比你高 30 分,你得向他学学”“别再犯上次的错误了,再错就完了”—— 家长总喜欢拿 “过去的成绩” 提醒孩子,却不知会让孩子陷入 “我总是做得不好” 的负面情绪里,复习时会频繁想起 “上次的失败”,无法专注当下。
为什么这句话会影响孩子?
强化 “负面记忆”:反复提 “上次考不好”,会让孩子不断回想 “当时我怎么那么笨”“我怎么又错了”,越想越没信心,甚至怀疑 “我这次肯定也考不好”;
引发 “对比焦虑”:拿孩子和别人比,会让孩子觉得 “我不如别人,我很优秀”,复习时会忍不住 “关注别人的进度”,比如 “他今天又多刷了一套题,我肯定赶不上了”,打乱自己的复习节奏;
忽视 “进步空间”:家长只盯着 “上次的不足”,却没看到孩子 “最近错题少了”“某科成绩提高了”,会让孩子觉得 “我的进步没人看见”,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
换成这样说,孩子更有信心:
关注 “进步”,而非 “不足”:“我看你最近整理的数学错题,同类题型的错误率比上次模拟考低了好多,这就是进步呀!继续保持,考试时肯定能更稳。”
聚焦孩子的 “小进步”,让他感受到 “我在变好”,能增强他的自信心,复习时会更有底气。
聚焦 “当下”,而非 “过去”:“之前的模拟考只是帮你找问题的,现在把那些错题都搞懂了,就是最大的收获。接下来咱们专注当下的复习,把能掌握的知识点都巩固好,就够了。”
引导孩子 “向前看”,别纠结 “过去的错误”,让他把注意力放在 “如何提升当下”,能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内耗。
最后想说:高考前,家长的 “沉默” 有时比 “话语” 更有力量
其实,高考前孩子最需要的不是 “家长的提醒和督促”,而是 “安静的支持和稳定的情绪”。与其反复说 “别贪玩”“别掉链子”,不如:
保持 “正常的家庭节奏”:别因为高考就刻意改变生活习惯(比如突然天天做 “补脑餐”、全家说话都小声小气),正常的生活能让孩子更有 “安全感”;
多做 “倾听者”,少做 “说教者”:如果孩子主动说 “我最近好焦虑”,别急于说 “别焦虑,加油就好”,而是说 “能和妈妈说说,你焦虑的是什么吗?是担心复习不完,还是怕考不好?”,耐心听他倾诉,比任何安慰都有用;
管理好 “自己的情绪”:别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比如别总说 “我最近失眠,就怕你考不好”),家长稳定了,孩子才能更稳定。
高考是孩子的 “战场”,但家长的角色不是 “指挥官”,而是 “后勤兵”—— 用温暖的语言、坚定的支持、平和的心态,帮孩子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就是对他最好的助力。
如果身边有高考考生的家长,不妨把这篇文章分享给 TA,一起用更科学的沟通方式,陪孩子顺利度过这段特殊的时光~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高考前家长对孩子寄语(高考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