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第3条:
“被执行人为单位的,可以对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限制高消费。”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6条:
公司被纳入失信名单后,同步记载法定代表人信息,直接导致“限高”。
2.目的与定位
立法本意并非惩罚个人,而是通过“信用惩戒”倒逼公司履行债务。因此,只要能够证明个人并非责任主体或公司已消除债务根源,即可申请解除。
二、解除“限高”的四条法定路径路径
适用场景
核心证据
时限
① 公司履行完毕
公司一次性或分期清偿全部债务
结案证明、转账凭证、执行笔录
法院应在3日内解除
② 提供有效担保
暂无足额现金流,但有可执行资产或第三方保证
评估报告、担保合同、公证文书
法院审查后裁定
③ 申请执行人同意
双方达成执行和解
和解协议、撤回执行申请书
同①
④ 个人身份切割
“挂名”法人、已离职、非实际控制人
离职证明、工商变更、社保记录、股东会决议等
收到申请后15日内裁定
三、实战难点:“变更法定代表人≠自动解限”
1. 典型误区只做工商变更,不向法院申请 → 限高依旧变更为配偶、父母或无经营能力的老人 → 被认定为恶意规避,驳回率高达100%2. 法院审查“三件套”审查点
证据举例
风险提示
任职时点
债务形成时是否已任职
若在任职期间订立合同,被认定为直接责任人概率极高
控制关系
是否仍持股、是否任监事、财务负责人
持股>50%或任监事仍被认定为实际控制人
日常经营
是否掌握公章、银行账户、对外签约
微信记录、用印审批单、银行UKey持有记录均可成为反证
四、三步自救操作流程第一步:身份切割情形A:已离职① 向市场监管局申请涤除登记(诉讼或行政投诉);
② 取得《准予变更登记通知书》后,向法院递交《解除限制消费措施申请书》。
情形B:被冒名① 提起行政诉讼撤销登记;② 或走执行异议程序,提交笔迹鉴定、报警回执。
第二步:证据清单✅ 工商档案(变更记录、章程)
✅ 社保缴费记录(显示已在新单位参保)
✅ 银行流水(无公司资金往来)
✅ 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确认离职)
✅ 新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及任职文件
第三步:法院听证法院通常书面审查,必要时组织听证。自收到材料之日起15日内作出裁定;驳回的,可在10日内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场景
结果
案例索引
公司破产,管理人申请解除
支持
上海万物通案(2021)沪0105执恢548号
提供足额担保并获债权人同意
支持
(2022)京02执复215号
六、律师提示时间窗口:越早启动身份切割程序,越能避免“债务发生后变更”被认定为恶意。证据固化:离职邮件、公告、会议纪要务必保存原件,公证更佳。刑事风险:若公司涉嫌拒执罪,法定代表人仍可能被追究刑责,解除限高不等于刑事免责。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公司财务负责人怎么解除(法定代表人因公司债务被限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