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之而无不及历史典故(史上这个朝代存在仅仅十年)

有过之而无不及历史典故(史上这个朝代存在仅仅十年)

丰曼珍 2025-09-20 科技 4 次浏览 0个评论

说起来,大家刷短视频、看文章,有时候总会弹出个广告啥的。但别着急,咱就当是喝了口水,歇了五秒钟,然后一伸“发财的小手”,把右上角那个小“×”点掉,整篇文章就都在眼前了,免费的,别担心哈——咱今天聊的故事,绝对值这五秒。

史上这个朝代存在仅仅十年,却影响了中国千年,曾经差点一统全国

你有没有发现,历史上有那么些王朝,说起来短得出奇,可能还赶不上咱一套电视剧追的长,可偏偏就搞出点大动静,把人都搅得迷糊。这种事要不是亲眼见、谁都以为只是小说桥段,比如十年一梦那种。但,咱大中国,还真有这么一个朝代,看似昙花一现,实际上影响极深,险些改掉后面好几代的国运。

我说的这个“速成王朝”背后的主人公,一听名字,可能有点陌生——郭威。其实就是那会儿后周的创立者,你说“草根逆袭”?郭威那一辈子,比现在电视剧里那些主角更跌宕。

史上这个朝代存在仅仅十年,却影响了中国千年,曾经差点一统全国

郭威家的出身吧,真没什么光鲜。你想,他爹郭简在地方官里也就是个小角色,脾气估计挺直,没惹得谁欢喜。结果,郭威还没记住爹的模样,家就散了,父亲冤死在旧时权臣刘守光手下,没多久母亲也撒手人寰。真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一转眼小郭威竟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

幸亏那时亲戚里还有个姨母,狠狠心收留了他。可姨母也不过清贫一个,日子不见得比街头乞儿好不少,吃饱穿暖都得打算盘。说起来,老郭少年落魄,可能正是在柴米油盐的打磨下,看惯了世态炎凉,骨子里那点倔劲、还有对民间疾苦的体会——全是那时候埋下的种子。

史上这个朝代存在仅仅十年,却影响了中国千年,曾经差点一统全国

等到十七八岁的年纪,人生第一次“破釜沉舟”,郭威毅然背井离乡,自个儿闯世界。年轻的他自知模样英俊,身板宽大,混在兵营里,咱们可以想象那股“初出茅庐”的自信。他没有立刻被人重用,最初是在河东地方的某个节度使身边当士卒,日复一日地练兵、守营。你说这种环境里,再聪明也得咬牙熬,不然很快就成了别人口中的炮灰。

后来,南征北战的过程中,郭威算遇上了伯乐。有一年,东南方向爆发一场叛乱,他带小分队去平乱,做事果断,带兵亲和,居然让乱兵主动归顺。上头的长官一看,这小伙可不是省油的灯。到了后汉时新皇帝刘知远当政,郭威就是靠这点“能服人心”一路被提拔,做到了管兵的大将。其实谁都知道,那年头的“高升”,一多半靠命运照顾,半条命悬着的。

史上这个朝代存在仅仅十年,却影响了中国千年,曾经差点一统全国

直到刘知远撒手人寰的时候,朝廷这摊子事彻底搅合起来。刘知远儿子刘承祐还年幼,朝里外里谁都不服气——偏偏这个少年帝王又怀疑郭威会威胁自己的宝座。说白了,就是“童子当王,兵权旁落”,再沉稳的大臣也难心安。果然,没过多久,刘承祐留心让人盯紧郭威。有一次喝酒时,还把郭威的表外甥一脚踹翻,说点难听的风凉话,满屋子人气氛都变了。

小道消息传开后,郭威那几个心腹亲兵夜里在帐篷里一合计,觉得留在京里的家眷八成要遭殃。果不其然,刘承祐下令把郭家老小逼进冷宫,连怀里初生宝宝都没能幸免。那一夜,郭威彻底红了眼。说实话,咱都明白,一旦动了家门,这口气谁都咽不下。第二天,一纸调兵令飞出,郭威带队直冲京师,把皇宫团团围住,迎来了最惨烈的一战。

史上这个朝代存在仅仅十年,却影响了中国千年,曾经差点一统全国

宫墙下,人喊马嘶,郭威亲自冲锋。当皇帝刘承祐被拿下时,还曾试图逃跑,被一名骑士当场擒下。这一仗后汉灭亡,郭威自此黄袍加身,成为天下英主。在外人看来,这算是“苦尽甘来”;但对于郭威来说,这一切不过是承担命运,一次次和命运对赌。

登上帝位,郭威第一件事就是裁减冗兵,减少暴税。他自己巡查市集,每每看到百姓缺乏衣食,就在朝会上喝斥地方官横征暴敛。他还时常召见一些家境清贫的进士,说这天下不是给权贵造福,而是让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甚至还有一次路过农田,看农夫耕作艰难,令下属聚集赈粮赈衣,还下诏赦免农赋三年。有老人感激涕零,拄拐杖叩头,说几十年来没遇上过好皇帝。

史上这个朝代存在仅仅十年,却影响了中国千年,曾经差点一统全国

节俭也是郭威的原则。他一上任,没几天就把前朝的藏银珠宝换成了赈饥的粮食。后宫妃嫔要穿华服?他却说:“日子俭朴,国民安稳,比锦衣玉食实在。”就连皇宫添置新器皿,他也要求“旧可用则旧”。有守宫太监抱怨说日常无油荤,郭威竟也安慰说“秽糠咸菜,才知百姓难处”。

倒是人才选拔,他旧例不拘一格。有那么一回,朝里出了案子,当时京师主官是一名落榜秀才。大臣质疑此人不懂吏治。郭威却坚持让其试任三月,不妥再撤。结果这个新官把一桩棘手案件查得清清楚楚,百姓伸冤者连夜敲锣鸣报,从此他提倡“有才愿为官者,皆可入仕门。”文风气正,朝堂渐有和气。

史上这个朝代存在仅仅十年,却影响了中国千年,曾经差点一统全国

让人唏嘘的是,郭威终究困不过病魔。称帝仅两载,他因发疟离世,弥留间把养子柴荣召来,交代国事。那时朝中还有流言,说“柴家小字养”,郭威只淡淡笑说:“天下待公器,谁贤谁上。”言罢便闭目而逝。那床前的气氛,恐怕凄凉得很。

柴荣上台了。你要说这位“继承人”,本事更有过之而无不及。柴荣性格沉毅,军中呼声很高。可就在刚登基那一年,北方边关突传风声,北汉势力勾结辽国,兴师南下。其实,那会儿不少大臣已经自乱阵脚,柴荣倒镇定如钟。他坚持“亲征示威”,亲自披甲上阵。历史上有“并州鏖战”的一幕,就是柴荣前敌指挥,带着亲兵突入敌阵,亲手斩获敌方统帅。那一仗结束,老百姓涌上街道,连城楼上的旗号都被斜阳映红,说不清是血是霞。

史上这个朝代存在仅仅十年,却影响了中国千年,曾经差点一统全国

此后数年,柴荣稳扎稳打。一次平定南唐,一次挥师西蜀,都显出胸中大志。最值得说道的,还是他在兵事之外的心思。柴荣有个怪脾气,凡有新政,必亲自试行。他曾试着买地修渠,用自己的钱招募工匠,带着官员亲手挖沟通水渠,老农围观直说“好皇帝没架子”。

柴荣还颁布了“推举制度”,强调选贤与能。比如说,他鼓励旧臣推荐新官,却又立下规矩:若新官贪犯,连推荐人同样受责——这玩意儿叫“连坐”。你说狠也好,公也罢,总之吏治比前朝肃清许多。京城有个卖炭翁,因子孙出仕受冤,原本要告到御前。柴荣亲自下令平反,还附句让他“既官无虑,且留心农桑”,百姓嘴里都说柴皇仁厚。

史上这个朝代存在仅仅十年,却影响了中国千年,曾经差点一统全国

天妒英才。等到柴荣准备攻下最后一座北方重镇幽州时,突染重疾,只能仓皇返京。数月后,把皇位传给还不过八岁的宗训,自己带着未竟的壮志长眠高陵。

新皇年幼,后周的气数走到尽头。那一年的冬天,老赵家家的二哥赵匡胤趁机发动“陈桥兵变”,铁骑南下,整个京师不战自降。从此,赵匡胤成了北宋开国天子,而郭威、柴荣留下的那些规矩、政策,其实都被赵家朝廷悄然继承。

史上这个朝代存在仅仅十年,却影响了中国千年,曾经差点一统全国

后周这一段短暂的岁月,你说它像一场过眼云烟,只是填满史书某几页?可你看,许多后世的大事——清明施政、节俭持家、重文兴学,包括“举贤任能、连坐防腐”的官制——全是后周试出来的。若当年柴荣命长些,或许历史就完全不一样。

有时候我们回想:为什么有些人一生的努力,明知不敌天命,却还要继续前行?郭威、柴荣他们,也许只是想让这天下多一点光亮——哪怕只点亮区区十年。你说,十年短还是长?如果用来改变天下,也许比千秋万代都重要。

史上这个朝代存在仅仅十年,却影响了中国千年,曾经差点一统全国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有过之而无不及历史典故(史上这个朝代存在仅仅十年)》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