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始出来,近几年,玉米讲究晚收,小麦讲究晚播,提倡“双晚”技术。
具体晚到什么时候?有没有具体时间?是很多农户所关心的问题。
9月19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黄淮海夏玉米冬小麦“双晚”技术。
给出了玉米晚收和小麦晚播的具体时间,农户们可参考:
玉米晚收时间:黄淮海北部建议10月5—10日收获、不迟于10月15日,黄淮海南部可延迟到10月10—20日收获、不迟于10月25日。
小麦晚播时间:黄淮海北部麦区适宜晚播期为10月5—15日、不迟于10月20日,黄淮海南部为10月15—25日、不迟于10月30日。
上述时间的前提都是在正常天气下,如果当地遇到特殊天气,比如长时间降雨、提前来临寒潮等,需要适时提前。
小帮手所在的豫东地区,当前我们这里夏玉米已经有不少农户收获完毕了,提前了20天左右。
至于为什么要提早这么收?我也大概了解了一些原因,相信其它地区或多或少也有类似的情况。
记得10年前的时候,我们这里的夏玉米收获时间,基本上在9月底或10月上旬左右。
尤其是小时候记忆很明显,放国庆节假期的时候,刚好家里收玉米,假期就等于干农活的日子了。
而近几年,一边是提倡晚收,一边是越收越早,9月中旬玉米就已经收获完毕。而小麦播种要等到10月上中旬,基本上农田要闲置20-30天左右的时间。
第一个原因:玉米播种时间早。小麦收获后,紧接着就要播种玉米了,甚至是上午收小麦,下午就播种玉米。
这种情况下,如果小麦收获早(5月下旬就收获),那么玉米播种时间也会提前,导致玉米收获时间也会提前,成了一个循环。
第二个原因:种植的玉米品种生育期短。如今一些玉米品种,100天或者105天就收获了。6月初播种的玉米,9月中旬收获,时间刚刚好。
而如果种植的是120天的生育期,就要等到10月上中旬了收获了。
第三个原因:随大流收获。我们这个地方,当前多数土地都租出去了,剩下的都是小块地,也就是一家剩一亩地,或者是几分地。
一方面,种植面积小,农户们不用等收割机,就采取人工收获的方式。另外一方面,收割机不过来收,因为面积小,种植还分散,不愿意过来。
所以,等到玉米开始进入蜡熟期后,就有农户人工收玉米了,而周边的邻居,看到一个人收玉米,自己也要去收玉米。剩下的地块,不愿意收也会随大流去收。
如果周围地块玉米都收了,就剩下自家的玉米没收,挡不住有些爱占小便宜的人去偷掰玉米。与其这样,不如收获。
玉米晚收能够增加产量,小麦晚播能够培育冬前壮苗,这是两点重要的好处。
先说玉米晚收。
近些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高温时间有所延长,到了该冷的时候还不冷,三伏天过后还有“秋老虎”。
比如,据气象部门预计,今年9月下旬黄淮海地区气温接近常年略高、降水偏多,土壤墒情适宜,总体利于玉米灌浆成熟。
往上一直有“玉米晚收10天,一亩地能增产100斤”的说法,虽然晚收不一定每一块地都能增产100斤,但是在实际的条件下,的确能够增产。
玉米高产讲究“积温”,在该品种适宜的积温范围内,积温越高,产量也就越高。
而晚收10天左右,就是增加积温的过程,干物质累积越多,玉米籽粒越饱满,千粒重越重,产量也就越高。
再说小麦晚播。
想要培育冬前壮苗,抑制小麦旺长很关键。当小麦播种后,如果遇到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小麦出苗以后长势会很快,进入越冬期前就会出现旺长。
旺长的小麦,看似茎秆长势高,实际上根系长势差,导致自身的抵抗力弱。
一旦进入越冬期后,遇到低温,抗寒性差,很容易发生冻害,不仅无法形成壮苗,还容易形成弱苗,甚至因冻害而死苗。
而适时晚播小麦,让小麦播种后,避开相对高温的时间段,降低小麦旺长的几率,小麦形成壮苗的几率就会增加,有利于安全越冬。
看到这,相信大家对于小麦玉米晚收和小麦晚播的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上面已经提到,有个前提,那就是在正常天气下,如果遇到不正常的天气,也要也属对待。
比如当地出现连阴雨天气,再加上刮大风的情况下,玉米晚收就容易发生倒伏,就要正常收获,不要晚收了。
或者有些地方,进入10月份后,当地寒潮来的早一些,如果小麦播种过晚的话,达不到小麦发芽出苗的温度,就会抑制小麦正常发芽,降低出苗率。
遇到这种情况小麦就不要晚播了,甚至可以提前播种,更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
问问大家,你今年会什么时候收玉米?什么时候种小麦呢?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玉米的种植时间是什么时候(时间表终于来了今年玉米啥时收小麦啥时种看农业农村部建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