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脚上的耐克可能是越南造,但鞋底那层碳板八成还是中国货。
别急着喊“去中国化”,真相是:越南在抢饭碗,中国悄悄把饭碗升级成金饭碗。
我去年去越南同奈省看一家代工厂,老板阿雄请我喝椰子水,第一句话就是“现在工人比椰子还难找”。
他指了指流水线:十年前月薪一千五抢着干,现在三千八还得包住宿。
隔壁柬埔寨新开的厂直接开价两千五,订单哗啦啦往那边流。
阿雄苦笑,说耐克已经暗示他“要么涨价,要么我们去找别人”。
但回到东莞,情况完全不同。
李宁的自动化车间里,机械臂给跑鞋贴碳板,一分钟能贴六十双,误差不到头发丝。
工人从贴牌工变成机器保姆,月薪七千还包培训。
厂长偷偷告诉我,越南想学这套,但电力都供不稳,机器一停就是半天。
更扎心的是美国海关。
今年三月,一批越南产的AJ被扣在洛杉矶港口,理由是鞋底TPU粒子来自中国,本土化率不够。
货代朋友发语音骂街:现在查得比查户口还细,越南工厂连夜把“made in Vietnam”标签缝得更密,生怕被撕下来看到底下那行“sole material from China”。
欧盟的新碳税更离谱。
越南工厂用煤电,每双鞋得多交两欧元碳附加费,相当于直接砍掉一双袜子利润。
阿迪达斯在胡志明市的试点工厂屋顶装了太阳能板,结果阴天就停工,急得德国总部天天开视频会骂“东南亚的太阳也摸鱼”。
我算过账,现在一双中端跑鞋,越南产比中国产便宜三块美金,但算上碳税和原产地审查,实际贵了一块三。
品牌方精着呢,把低端线扔给越南,高端线悄悄回流中国。
你去奥莱看看,标价1299的䨻跑鞋,鞋盒背面清清楚楚印着“manufactured in China”。
所以别被“去中国化”忽悠了。
越南确实在抢订单,但中国把订单做成了技术壁垒。
就像我奶奶说的,人家抢你柴火,你把灶台砌成了别墅。
现在全球鞋业的新格局是:越南负责卷价格,中国负责卷科技,印尼柬埔寨负责卷越南。
我们普通人买鞋,记住一句话就行:想省钱选越南产,想体验黑科技,还是得认中国造。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vietnam产的耐克怎么样(运动鞋去中国化雄心勃勃的越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