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算”,你会发现括号中写着“祘”,同页中还有“筭”,注:同“算”。原来“算”、“筭”、“祘”三个字都读“suàn”,你读对了吗?
可别误认为“筭”、“祘”只是“算”的繁体字那么简单,这里可是有历史来历的,一块来学习吧。
“算”、“筭”、“祘”都与计算有关,我国词典始祖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解释:
“筭,长六寸,计历数者,从竹从弄,言弄乃不误也。”大意是:“筭”是一种六寸长(今约20cm)的竹制计算工具,后来也有木制或玉制的,古称“算筹”。
“算,数也,从竹从具,读若筭。”大意是:“算”是计算数目,读音与“筭”相同,古也称“筹算”。
“祘”由两个“示”组成,出现得比较晚。许慎解释“示,神事也”。古人看着那些神秘的人用几根小竹棒摆弄几下就算出数字,认为是神的显示,因此和迷信联系在一起。
许慎认为“筭”是一种工具,即为算筹,而“算”指计算,是筹算。但是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中多用“筭”,而鲜用“算”,清代以后才多用“算”,而鲜用“筭”。
“筭”(或“算”)与先秦的“数”结合,形成了新词“筭数”(或“算数”)。1984年出土的汉简《筭数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数学竹简,首次出现“筭数”一词。
“算”、“筭”、“筭数”、“算数”正好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见长,形成了算法化的特色。
延伸阅读:
1、徐品方《数学趣史》,科学出版社,2013
2、潘有发《初等数学史话》,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3、郭书春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4、郭书春主编《中华大典.数学典》序言,山东教育出版社,2018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筭怎么读筭读音及释义(你认识算筭祘三个字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