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学校教学常规检查标准试行)

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学校教学常规检查标准试行)

钞慕卉 2025-09-22 文化 4 次浏览 0个评论
学校教学常规检查标准(试行)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根本目的,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常规检查体系,坚持教师发展为本,实施差异化管理、人性化检查,引导教师从“教师”走向“明师”再到“名师”,摒弃形式主义的检查方式,注重实效性与发展性,真正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服务。

二、基本原则

发展性原则: 基于教师专业成长,检查标准应助力能力提升,避免形式主义。

差异化原则:根据教师年龄、 教龄与专业水平等实际情形,制定多层次的检查标准及要求。

实用性原则:检查内容贴近教学实践,聚焦解决教师备课、授课及作业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激励性原则:通过检查发现教师亮点,推动经验交流,营造积极教研氛围。

三、教师分类管理

资深教师组:教龄在25年以上教师,男教师年龄在50岁及以上,女教师年龄在45岁及以上的教师。这类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检查主要看其教学创新和传帮带。

骨干教师组: 教龄8-25年的中青年教师,已具教学基础,检查重点在于专业提升与教学质量.

四、检查内容与标准(一)备课检查标准

资深教师组:着重检查教学设计的创新性以及个性化的批注情况,不要一定需要详细的纸质教案,但在教材或者备课本上要有针对性的思考记录,可以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设计。

骨干教师组:要求开展同课题多种教学设计的对比研究,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教学设计的对比分析,并形成书面记录。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学情进行个性化的调整,要有文字说明。

新任教师组:必须有规范的纸质备课,教学环节齐全,教学目标明确,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改动,每月接受一次备课指导,逐渐提高备课质量。

(二)听课与反思检查标准

资深教师组: 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听课后要对听课后的反思和指导提出要求,从教学理念、方法创新等方面分析,给年轻教师提出指导性意见。

骨干教师组: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检查听课记录的同时要关注听后反思的理论深度,能用教育教学理论的角度去分析听课心得,有撰写教学论文的雏形。

新任教师组: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做好听课记录,写好听课反思,学习优秀教师的授课方法和课堂管理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作业设计与批改检查标准

资深教师组:重点检查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创新性。鼓励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个性化作业,注重作业的层次性和实效性。批改要求及时、准确,有针对性的评语。

骨干教师组:在集体备课时展示作业设计思路,与同事交流讨论。作业内容要体现对教情和学情的深入了解,批改要有等级评价和改进建议......

学校教学常规检查标准(试行)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学校教学常规检查标准试行)》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