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是我国传统的乐器之一,虽然琵琶并非是由中国人所创造,但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华夏民族对它多次改进,最终变成我们独具特色的民族乐器。琵琶在秦汉时出现,发扬于隋唐,最终在明清时期完成定型,经历数千年的沧桑历程。它在唐朝时的影响力达到巅峰,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很喜爱琵琶演奏,无数的文人骚客也拜倒在它的魅力之下,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不仅如此,琵琶还走出国门,对当时唐王朝周边国家的音乐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奏响独具中华魅力的壮丽篇章。
一、从外传入的传统琵琶,历经沿线多地的传承,融合各族百姓普遍审美,流行于市井的音乐消遣,个人感情的绵延线中国传统的琵琶原型来自于波斯梨形曲项琵琶。这种琵琶在汉朝时沿着丝绸之路途径伊朗、印度,最终借道新疆甘肃,传到了中原。琵琶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为了北方人喜爱的乐器,因其雄壮豪迈的音乐风格很符合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品味,琵琶变得越来越流行。
随着北方民族的融合,在数百年的演变中,这种乐器形成了各类不同的样式,根据弦的数目或者琴颈的形状来区分这些各式各样的琵琶。
琵琶并非一开始就已经定形。秦末时北方已经出现三弦琵琶,顾名思义这种琵琶只有三根弦,所以也被称为“三弦”。后来发展到西汉,中原地区出现了阮咸琵琶,提及阮咸,他是汉初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阮咸弹琴
不过根据史料记载,这种琵琶并不是他本人设计改良的,发明的人借阮咸之名,使得这种乐器在当时变得出名并且开始流行起来,到后来还单独发展成了一个乐器分支——阮。
五弦琵琶是在南北朝后才开始流行的,虽然在唐朝时与四弦的传统琵琶并驾齐驱,但在宋代之后逐渐消亡。真正流传到今天的是四弦琵琶,而这种琵琶在唐朝时也成为正统,为广大乐师演奏。在今天发现的古唐壁画上,仍然可以看见当时这种乐器流传的盛况,在龙华寺洞的佛坛上,可以看见有艺人怀抱四弦琵琶演奏,虽然画面因为年月的侵蚀有所损坏,但是动作神态依旧栩栩如生,可见当时演奏状况。
琵琶演奏的壁画
在盛唐,琵琶演奏可以说是得到了朝廷和民间的双重支持。隋朝时,琵琶演奏就已经成为宫廷音乐中的常客。到唐朝,由于唐高祖李渊十分喜爱琵琶,直接确立了琵琶在宫廷音乐中的地位。唐太宗也对琵琶青睐有加,还对琵琶演奏方式的改变起了重要作用。
在唐玄宗时期,由于他重视音乐艺术,琵琶更是令他爱不释手,在他本人创办的梨园里,还有专门教授琵琶演奏的老师。而在当时,很多才华横溢的诗人所作与弹琵琶相关的诗词也为琵琶演奏艺术的发扬光大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白居易与琵琶女细语交流
最有名的当属白居易所作《琵琶行》,诗中所描写的商人之妻演奏场面也代表了当时琵琶演奏的盛况。同时,很多文人本身也是技艺高超的琵琶演奏者,如初唐的王维,他还自己谱曲,这同样也反映了文人阶层对琵琶演奏艺术的肯定。
二、从琵琶演奏的千古绝唱中瞥见琵琶演奏的惊艳一角,诗人们的生活源于琵琶乐渗透熏陶,田园隐居生活下,文学艺术的创作新高提到琵琶,我们或许首先想到的是它那奇特的外形,梨子形状的音箱,长柄之上缠着数根弦线。赋予乐器灵魂的人是演奏者,演奏这种奇特乐器的艺人盘坐在座位上,怀抱琵琶,身体微微下倾,手指按在弦上,蓄势待发。
这样的场景浮现在眼前似乎有些飘渺,而在《琵琶行》的文字中,我们现代人也能够从诗歌的韵词中找到演奏时的感觉,细细品来,也似乎满足了我们对琵琶演奏的全部幻想。
《琵琶行》
所以说,谈到唐代的琵琶艺术,就不得不品析这首诗歌。这首诗创作于中唐,当时唐朝已由盛转衰,加之诗人历经贬谪之苦,这首诗的主基调就显得有些悲凉。在诗的一开头,诗人与好友饮酒于船上听见附近有人演奏琵琶,想要请弹奏者为他们演奏一曲。
在这些落魄之人的请求下,演奏琵琶的女子只得羞答答的来宴席上演奏。不过她一开始弹奏就已经镇住了在场的所有人,在白居易的诗中所体现的是一位技艺高超的演奏者的倾情独奏。她所弹奏的音乐声时而急促,时而缓和,弹奏出的乐声像水滴滴落在玉盘之上,又像是银瓶中水流崩裂瓶子的声响。
而她的指法更是精妙,“拢、捻、抹、挑”,四种指法连环交错,仿佛已经看见女子的手指在指板上游走如龙,又惊若闪电。诗人用一连串的修辞手法在现了当时的场景,而在演奏结束之时,江天水月,以极为应景的环境让这次演奏完美谢幕。
这首诗出现了许多描写演奏场景的句子,也能让人感觉到琵琶演奏中流露的真情实感。琵琶的艺术感染力极强,这种打动人心的乐曲能让听者在落魄之时流泪,自然也能让人春风得意。相传,唐初诗人王维弹的一手好琵琶,他的琵琶演奏才能得到了当时太平公主的赏识,加之诗歌也惊艳四方,直接破格录取为进士。再后来,他本人也谱写了许多琵琶乐曲,可惜的是,这些乐曲几乎失传。
纵情于田园的王维
当时琵琶演奏深入唐朝人的生活之中,唐人有胡风,时人爱舞剑,而铿锵激昂的琵琶乐也不怪乎可以代表唐乐。
三, 琵琶乐作为唐朝国乐盛极一时,在异乡土壤上生根发芽的琵琶演奏艺术在日本和朝鲜开花结果在中国古代,日本和朝鲜受到中国的影响最大。而唐朝是中国封建王朝上最昌盛繁荣的时期,来中国学习的留学生和留学僧在国都长安停留,这里丰富的物产和多样的文化令他们目不暇接。这些日本旅客自然也免不了受到琵琶乐曲熏陶,这些人在回乡后将中国的琵琶艺术传播到当地,日本本土的琵琶演奏艺术发源于此。
在日本本土上,琵琶演奏发展成了两个分支,即雅乐琵琶和盲僧琵琶,这两种演奏方式各有不同的特色。雅乐常用于伴奏,并且逐渐发展成了日本的民族乐曲之一。而演奏雅乐的乐器本身也很有讲究,琴面上往往以高雅的图案装饰,琴本身更不用说是由高级木材制造而成,是一种四弦琵琶。
四弦琵琶
盲僧琵琶是在后来出现的了,在当地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由盲僧演奏,内容也多与佛教有关,祭拜一些土神的活动中也常有用到。盲僧琵琶又根据演奏者的居住地分为了更小的分支,这些不同的分支所使用的琵琶乐器和演奏的主要乐曲也不尽相同。
日本琵琶虽然也有不少种类,但是它们整体样式相差不大,毕竟都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代表的雅乐琵琶就是由遣唐使藤原贞敏带回日本的,使得琵琶乐在当时的日本广为流传,而在个时期也出现了大批的琵琶演奏艺术家。日本传统音乐受中国民族音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在那时,朝鲜与唐朝的交流也极为密切,唐朝宫廷中有高丽乐的影子,而受到唐帝国繁荣文化的影响,朝鲜也派了大量的留学生来唐学习。唐乐与当时新罗的乡乐相融合,并且把从唐带去的乐器结合到朝鲜本地音乐中,形成了独特的乐风。
琵琶在唐代的流行受到了国内外的各方面影响,在那个开放的时代,琵琶作为文化交流的标志之一活跃在社会生活里。唐代的琵琶艺术博采百家之长,使其变得愈加完美,对其它国家的音乐文化影响深远,也改变了其音乐艺术发展轨迹,是中国乐器史上的辉煌传说。
四, 琵琶真正的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侧面反映了唐朝社会状况与文化艺术的影响力,流传至今散发余香唐朝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王朝,唐朝时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上的成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唐朝统治者当时的政治态度是开放且包容的,这使得各个国家,各种文化之间有了交流碰撞的机会,琵琶本就是文化交流下的产物,它生于波斯而发迹于中原,这代表的不仅是一种乐器的成就,也代表着唐王朝文化政策的成功。
在唐朝人的日常生活中,这种乐器对他们来说,已经有了不一样的意义。它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这是一种潮流的指向。在达官贵人举办的宴席上,常常会有侍女在旁边演奏琵琶来调节气氛。同时,观赏这种乐器演奏也是平民百姓附庸风雅的一种简单途径,毕竟宫廷里,他们的皇帝也和他们一样热爱着这种乐器。
宫廷宴会奏乐
坊间成立了大大小小的琵琶演奏培训机构,为了博得达官贵人垂爱,坊间女子已将练习琵琶作为他们的日常工作,这也就有益于这种艺术的专业化。同时琵琶作为一种乐器也开始与宗教联系起来,现如今存在的敦煌莫高窟和龙门石窟里有许多壁画,壁画上怀抱琵琶飞升的仙人形象数不胜数。
而在佛教中琵琶也常作为经文诵读的伴奏,以求更加有仪式感,这从传入日本的盲僧琵琶也可看出。唐德宗时甚至有公开举行琵琶演奏大会用以求雨,当时无数观众在台下欣赏两位大师间的对决,最后其中一人落败请求向另一人拜师学艺。乐师之间的交流是也是琵琶演奏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从初唐“贞观之治”到盛唐“开元之治”,音乐文化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大放异彩,从坊间民居到宫廷要塞,或是商旅和军队之中,无论它的乐声能够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情变化,琵琶都已融入到唐朝人的生活之中,琵琶艺人的足迹也给历史添上淡淡的一笔。
琵琶文化是唐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以后,琵琶的形制仍然在变化,经过宋元时期的演变改良,直到明代才最终成熟。琵琶艺术自此正式定制,一直流传到今天,在我们的身边默默诉说着盛唐遗风。
参考文献:
《旧唐书》
《新唐书》
《全唐诗》
《乐府杂录》
《释名》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什么意思(千呼万唤始出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