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了,我的草稿箱依旧满满当当。有些话写了删,删了又写,最终还是没有勇气发出去。深夜,无人知晓地点击发送键,看着消息从草稿变成已发,心头忽然松了一口气,又在下一秒骤然紧张。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一条消息,藏在自己看不到的角落里,等着某天,鼓起勇气交给时间。
其实,谁的生活没有草稿箱?那些说不出口的话、做不到的约定、不敢表达的情绪,都像是在时间的缝隙里,悄悄保存着。不只是聊天框,朋友圈、微博、小红书,哪怕纸质日记本上,都有无数次“写好了却未曾发布”的心事。人生何其相似,都在边走边存,边爱边怕失去,边期待又边犹豫。
《声声慢》里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其实很多事情,不是我们不想说,只是怕一开口,就伤了自己,也伤了别人。我们总会把真心话留到深夜,在最安静的时候反复斟酌,说与不说之间,总要等个答案。成年人的关系,常常在一次迟疑和一次退缩里变得疏远;有些情意,也许再也等不到下次的发送。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明明很想向一个人倾诉,却怕被误解;明明很想道歉,却忍着按下发送键的那点冲动。最后,你把要说的话写进草稿箱,然后删了又删,留了一句“最近过得怎么样?”或仅仅是一个表情包。所有的复杂只呈现出简单,所有欲言又止只化作一句问候。
时间久了,你才发现,那些没发出去的消息,比发出去的更加深刻。它们承载着你当时的真挚、怀念、委屈、无奈。每一次反复编辑,其实都是在自我治愈。哪怕对方永远不知道你曾在这条消息上停留过多久,你也已在字里行间,把自己的情绪梳理顺畅。
王小波说:“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各样的孤独。”其实我们的孤独,往往不是没人倾听,而是没有合适的场合和身份去表达。你是否也曾体会过:想要联系的人,后来都变成了通讯录里的备注,偶尔点开头像,还是作罢。想要诉说的故事,终究只能收进自己的世界里。最后,连深夜的冲动都改成“以后再说”,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然而人生就是如此。很多重要的消息,最后都变成了草稿;很多本该第二天就发出的关心,最后拖到隔年。我们在无数个夜晚反复推敲,还是选了“保存”,而不是“发送”。不是因为没有勇气,而是怕“发出去什么都变了”。有些关系就是这样,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
但其实,草稿箱也未必全是遗憾。有时候,正因为这些没有发出去的消息,让我们保留了一份体面,也留住了一份温柔。不强求、不打扰、不冒险,就是成年人最大的善良。毕竟“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人生难免要学会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自我消化,沉淀自己。
有人说:“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人生在世,能坦率表达当然好,但懂得克制、懂得保存,更是一种大智慧。深夜里,你为一条消息纠结良久,最后未必真的需要交出去。比起直接表达,有时自我和解更重要。
所以,发没发出去的消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那么一刻,认真整理过自己的心情,把所有情感都安放进文字里。哪怕只存在草稿箱,也说明你正在成长——敢于面对感受,敢于接受失落,也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值得珍惜。
或许某一天,我们都应该感谢那个曾在深夜点下“发送”又转为“保存”的自己。他让你变得更成熟、更豁达,更坚定。可以放下,也可以重来。毕竟,余生很长,总有一些话,不必说出口,也没有遗憾。草稿箱里存留的,是未尽之言,也是内心世界的一部分风景。
最后送大家一句诗:“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愿我们学会在草稿箱里,收纳每一份心情,也在现实中,平和自处,从容前行。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怎样才能打开微博草稿箱(存了三年的草稿箱消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